因為今天買了聯電股票,還買在今天最高點
所以google個聯電的故事 讓自己娛樂一下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FU5M3Wv ] 作者: nerv3890 (阿淵)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無卦] 台積電v.s聯電 時間: Sun Apr 1 21:17:49 2012 是這樣的 因為很好奇為什麼聯電都被台積電打趴在地上 同樣是半導體廠為什麼會這樣咧 所以就去問我爸爸 我爸爸就講了一直以來他們之間的恩恩冤冤 揪竟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才會變成今天這種局面咧? 文章內容大部分都是轉述自我爸爸 少部分自己上網求證後添加 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教 ---------正文開始--------- 故事先從張忠謀身上講起 1931年他在大陸出生,國小國中高中都在大陸念 一直到大學,才出國念哈佛大學 哈佛念一下下就不念了,跑去麻省理工 麻省理工博士班貢龜後,就決定踏入職場 他先後在Sylvania和德州儀器工作,兩者都是半導體廠商 張忠謀更在1972年坐上德州儀器全球副總裁的位置 這幾年的努力,讓他在美國半導體產業打下了一片天 Intel和Motorola等全球知名企業一聽到他名字,都會肅然起敬 這時的張忠謀,41歲,早已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了 鏡頭回到我們的台灣 1974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決定了我國將邁向積體電路發展的政策 並從1980年開始,不斷地邀請張忠謀回台,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 終於在1985年,張忠謀答應了,回台擔任了工研院院長 我爸說那時他正好在工研院工作 這時的張忠謀,已經54歲了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另一位主角 也就是聯華電子的頭頭,曹興誠 (我原本不知道聯電叫聯華電子 = =) 曹興誠1947年生故事先從張忠謀身上講起

1931年他在大陸出生,國小國中高中都在大陸念
一直到大學,才出國念哈佛大學
哈佛念一下下就不念了,跑去麻省理工
麻省理工博士班貢龜後,就決定踏入職場

他先後在Sylvania和德州儀器工作,兩者都是半導體廠商
張忠謀更在1972年坐上德州儀器全球副總裁的位置
這幾年的努力,讓他在美國半導體產業打下了一片天
Intel和Motorola等全球知名企業一聽到他名字,都會肅然起敬
這時的張忠謀,41歲,早已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了

鏡頭回到我們的台灣
1974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決定了我國將邁向積體電路發展的政策
並從1980年開始,不斷地邀請張忠謀回台,協助發展半導體產業
終於在1985年,張忠謀答應了,回台擔任了工研院院長
我爸說那時他正好在工研院工作
這時的張忠謀,已經54歲了



接下來,我們來說
 1974年,27歲的他加入了孫運璿創辦的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 並加入RCA計畫,
前往美國學習半導體之生產技術 1982年 當時台灣的半導體計畫,
正在工研院的電子研究所如火如荼展開 但工研院偏向學術的性質,
反而限制住了半導體計畫的發展 因此,由政府主導 他們讓工研院電子所的副所長曹興誠,
出去開了一家半導體公司 也就是聯華電子,由曹擔任總經理一職 聯電上路不久後即大獲成功
這時的曹興誠,35歲 上面都只能算是前傳而已
接下來才是真正精采的部分
1985年張忠謀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 (沒錯,這時聯電已經存在3年有了) 依照慣例,
工研院院長會兼任聯電董事長 隔一年,也就1986 他又跳出去開了間半導體公司 也就是台積電,
這時的張忠謀身兼兩間公司的董事+工研院院長 政府都有給予這兩家公司金援
(要不然當時開一座晶圓廠最少也要10憶鎂,沒有國家支援真的玩不下去)
但台積電跟聯電不同的地方在 聯電的晶圓製造技術是由工研院提供

(也因此Philips原本持有大量台積電的股份,但之前好像有出清掉了)
(張忠謀擔任聯電的董事長到1991年,直到曹興誠以「競業迴避」當理由 把張忠謀拉下來,
曹興誠才從總經理怕到聯電董事長的位置) 張忠謀創立了台積電的同時,
也做了一件創舉 在他之前,全世界沒有人這樣弄
(但曹興誠不這樣認為,他曾指出在張忠謀回台的前一年 他有託人帶一份「晶圓代工模式」的企畫書給張忠謀,
建議發展晶圓代工,但未獲回應 而張忠謀創立台積電後,營運模式就是晶圓代工 曹興誠認為原創者是他,
卻由張忠謀落實,並享有國家資源,心中頗不平) 當時世界的半導體產業是這樣 一間半導體公司除有自己的晶圓產外,
也都會包辦IC的設計 也就是自己設計、自己生產 但張忠謀不是,他只生產,不設計 也就是做「晶圓代工」 我相信當時一定有人懷疑他的做法
畢竟之前真的沒人這樣搞過 可能也不敢 結果,這種做法大獲成功 張忠謀將IC設計上省下來的每分錢都投入到晶圓廠的製造和製程的研發
快速擴大台積電的晶圓廠數量,錢滾滾而來 不久後,聯電的曹興誠警覺不妙 也開始學起了張忠謀的做法,將設計和生產分工
於是他開始出清聯電的IC設計部門,只留下生產部門 那時從聯電下面分出來了好多IC設計公司 現在火熱的聯發科,
就是其中一個 (也因此聯電曾握有很多聯發科的股份,但為了填補資金缺口也都差不多賣光了) 雖然及時趕上了半導體產業的趨勢,
也就是晶圓代工 但和台積電的資金規模已經拉大 在這樣下去,不但追不上,也只會越拉越開 因為人家錢多,
工廠就是開得比你快 但曹興誠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業界素有「智多星」的封號 如果說張忠謀是一條直線式的思考、
平平穩穩前進 那曹興誠就是會尋找捷徑亂鑽、很敏捷的那種 缺資金是吧?沒錢蓋晶圓廠?
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來解決 曹興誠和許多只做IC設計、但沒有晶圓廠的國外大廠接洽 和他們一起合資開晶圓廠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1. 不缺資金,當時開一間晶圓廠少說就要10憶鎂
2. 每間晶圓廠都有兩間公司的訂單來源,又是來自世界各地,不會缺訂單
一夜之間 聯電的晶圓廠一間接著一間的蓋 業界無人不讚嘆曹興誠的聰明才智
這時的聯電跟台積電幾乎是並駕齊驅 只差一點就要追上了,
聯電如日中天 反倒是台積電,張忠謀依然堅持他的策略 都是自己出錢蓋晶圓廠,
不和他人合資 這時的聯電前景一片光明 大家都很看好它
但曹興誠沒想到的是 和多家不同公司合資、開了多個不同的晶圓廠的作法
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傷 半導體的製程是很精細的 只要晶圓廠的設備稍稍有一點不同
那麼製程就不兼容 你就不能將半導體跨廠生產 (下面會舉例) 這是行不通的
聯電就是這樣 因為和不同公司的合資 每間晶圓廠多少都有一點設備上的差異
可能聯電開了 ABCDE 五間晶圓廠 但每個廠的設備都有些微差異 所以當A廠的訂單爆滿時
不能到其它廠生產 同理 可能今天C廠都沒有什麼訂單 你也無法把其它廠的單子拿過來做
但台積電不同 他們的晶圓廠都是自己出錢、自己建造 半導體製造設備都一樣不說
甚至每間工廠的裝潢都刻意弄得一模一樣 也因此他的彈性比聯電好許多
可以廠跟廠之間分擔訂單、容易調度 整體的產能自然就比聯電高

而且聯電還有個很大的缺點 就是工廠不完全是自己家的
當有錢賺的時候合作夥伴當然都笑哈哈
但當虧錢時,
就要吵架了 吵到最後就是這些國外公司紛紛和聯電解約
聯電也只好一間間的回收晶圓廠 一比之下
兩者逐漸拉開距離 最關鍵的是0.13um半導體製程的研發 聯電那時已經跟IBM拿到0.13um製程的技術
沒想到台積電竟然先他一步完成了0.13um製程的研發、也先一步將商品量產上市 這是因為除了蓋晶圓廠,
台積電也不斷地砸錢研發新製程 在製程方面比聯電更下功夫 才可以讓他早一步量產了0.13um製程的商品 要知道,
半導體產業有個很特殊的規則 只要你晚人家一刻將商品推出 不管你砸了再多的錢研發blablabla 你的商品就只是垃圾而已
因為人家比你早一步量產,可能開始上市賣50元 等到你隔天推出商品你賣45好了 他就賣40,
沒差,反正我產品數量一定比你多 因為我比較早量產嘛 我們就來耗,耗到最後你受不了了退出了
我再漲價,一個賣100元,也沒人跟我爭了
雖說聯電將合資的晶圓廠收回來後
也一定有嘗試將工廠設備統一化 但那可不是個簡單的工程,效果有限
台積電v.s聯電的勝負高下 到這邊也就大勢已定了 從此之後,聯電再也沒有看過台積電的車尾燈...
是說台積電是世界第一大的晶圓代工廠 而聯電只有台積電1/10的規模,卻也是世界第二大
只能說台積電真的是台灣之光阿 補個小掛 當初聯發科從聯電分出來
有個聯電的女員工被派去聯發科當秘書還什麼的 那時候還怨聲連連,
想說什麼小公司 結果後來聯發科馬上就發了,
股價直直竄升 她才當祕書當了個幾年就馬上光榮退休... 才只是個秘書而已噢!?
就不知道海撈了多少錢 XDD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