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天下文化】

和農戶的交往愈深,我愈瞭解他們的無奈苦水和深沉無力感。

當初,我以為用最好的營養品,就可以幫助農民養出最好的畜產肉品,

有更好的獲利,這個想法在太平盛世是可行的,

但在天災、人為操作的種種因素下,未免過於天真。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老天爺給我的鬧鐘,

提醒我深入瞭解農業背後盤根錯節的產業鏈。

 

養和賣,無法互相支援

「輝哥」是我很欣賞的一個客戶,如果以現在媒體下標題的風格,

應該會稱他「彰化養雞達人」。我深深記得第一次和他碰面的情景,

那天,我們約在彰化市中山路的星巴克,

一進門,

我就看到一位斯文的中年人坐在角落,正專心滑著iPad。

那時候iPad 才剛問世不久,還是相當新鮮燙手的3C 玩具,

「這位雞農是3C控!」我心裡興奮的OS。

眼前這位中年男子就是同事口中的輝哥。

他抬頭和我們打了聲招呼,一臉抱歉的要我們稍等他一下,又繼續低頭專心滑著iPad。

原來他可不是在玩,而是在設定十公里以外的雞舍溫度和濕度。

他是我見過第一位用iPad養雞的現代農民,用電腦控制雞舍的所有環境條件。

就算需要出門喝咖啡、談生意,只要帶著一臺平板電腦,

就可以在任何連得上線的地方,

憑著對雞隻生長週期和當日天氣狀況的掌握,調整溫控設定。

輝哥出身地方望族,原本在都市工作,因為抗拒不了家鄉的呼喚,回來接手家裡的肉雞場。

他靠著掌握育種、養雞的竅門,設定質量指標,

把雞舍管理做到最佳化,減少雞隻受傷生病,

別家雞場要33天才能養成的肉雞,

他30 天就能養出來。可別小看這三天,差三天就是差了三天的成本。

而且他又懂得做好總量管制,一年養出固定數量的雞,不讓價格崩盤,因此能夠賺錢獲利。

這是他體會累積出來的真功夫,也是獨門的強項。

 

很多人以為肉雞是養在籠子裡,放山雞和土雞則是滿山坡跑,實際走一趟養雞場,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肉雞和土雞都是養在雞舍裡,兩者吃起來的肉質口感不同,

並不是有運動和沒運動的差別,關鍵在於品種不同。

肉雞肉質鬆軟,成熟時間短,抗病力較差;

土雞肉質較有韌性,在養時間根據品種不同,大約需要100 天上下,抗病力比較強。

大家對肉雞常有以訛傳訛的誤解,我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

「肉雞只要33∼35天就可以成熟,一定是注射了生長激素、荷爾蒙吧!」

實情是,臺灣的養雞技術已經很先進,藉由育種技術,

培育出成熟時間愈來愈短、抗病力愈來愈強的雞隻品種。

再者,現在養雞場規模都不小,成千上萬隻雞,若是一隻一隻抓起來注射生長激素,

投入的人力成本和賣價相比,根本划不來。

更何況這些禽畜都很膽小敏感,有人進到雞舍抓雞,很容易嚇得牠們「雞飛狗跳」,

然後用好幾天「不長肉」來抗議,雞農可就虧得更大了。

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所以幾乎不可能給雞打生長激素。

還有人會不死心的追問:「就算沒有打生長激素,也會餵雞吃抗生素吧?」

事實上,肉雞的生長期間很短,一旦在飼料裡面加了抗生素,可能雞已經成熟了,

卻因為停藥期還沒滿而有藥物殘留,所以無法立刻上架。

多養一天就多一天的成本壓力,雞農算盤一打,也是不會做這種蝕本生意的。

其實現在的雞也跟人一樣,是「預防重於治療」,

雞農通常會在雞隻飼養過程中,以噴霧方式噴灑疫苗,

或在飼料中添加疫苗和營養劑,增強雞隻的免疫力。

這些做法容易被一般人混為一談,以為是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

 

認識輝哥以後,只要經過彰化,我都會撥出時間和他聊聊

(他分享了很多養雞的小撇步,我現學現賣,別人覺得我也懂挺多的)。

隨著愈聊愈深入,我可以感受到他對現況的無奈。

以前他很熱衷於鑽研養雞技術,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想試,看看怎麼應用在雞舍。

「現在隨便啦!飼料、人工都漲價,雞養得再好,送去肉雞市場,也是和別人的混在一起賣,都是一樣的價錢。」

他對於這一行的看法很悲觀:「我都要五十歲了,體力比以前差,這身功夫也沒人要⋯」

他意興闌珊嘆了一口氣:「養到不能養,就算了。」

老一輩的男人都很好強,他講這話時,我聽出語氣裡的哽咽。

我和他討論,可以走品牌路線,自己養雞,自己賣。他搖搖頭,

說:「我都幾歲啦!就我自己一個,別想太多了⋯」養雞本身就很繁瑣,賣雞又是另一門學問,

沒有專業的人幫他,的確就像他說的,獨木難撐天。

輝哥溫文儒雅,在地方上極受敬重,養雞技術和成果都是Pro達人級,如果要打分數,我會給他A+。

只是,受限於目前的產業結構,他養出來的雞還是交給傳統的雞販去賣,

雞販一次收購十幾家雞場的雞,價錢都一樣,

不可能因為林老闆的雞養得比張老闆的好,就用比較高的價錢買。

沒有通路,輝哥的雞養得再好,還是會被價格綁住,只能用效率來換錢。

我們不是應該要鼓勵這樣的優質農民嗎!我不禁思考:「我們要怎麼互助呢?」

現在回想起來,輝哥是影響我想要進入通路市場的第一人。

我期望有天能塑造出一個平臺,讓認真的農民能專注在生產食物的技術上,

然後透過適當的通路,得到他們應該獲得的價值與回饋。

我知道,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

本文出自天下文化《我想安心吃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