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va & Milo

最近我們再次聽到有人說:「感謝我生命中的那些苦難,它們讓我更加堅強。」

影視劇中也常常會有人專門刁難主角,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最後洗白的時候說一句:「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你受的這些苦都會是你人生寶貴的財富!」

這種「痛苦就是財富,我們應該感謝它。」的論調被大家理所當然的接受和欣賞著,似乎覺得苦難是個好東西,是我們成長所必需的,甚至是值得追尋的。

但柴靜曾經說過一段話: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苦難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它值得追尋嗎?真的有必要去感謝苦難嗎?

苦難使人成長,所以我們要感謝苦難?

成長有很多條路徑,你讀的書、走的路、見到的世界、對自己的反思都可能會帶來成長。為什麼唯獨「從苦難中艱難的成長」這條路這麼受大家歡迎?甚至抱著沒有苦難也要創造苦難的念頭啊。

苦難能帶給人成長是因為它有時無法躲開,我們不得不去成長,去克服它。

可以順風順水自然的成長,是超級幸運的事情。

如果你因面對苦難不得不變得更加堅強了,那為什麼要感謝苦難?

應該感謝你自己啊。

既然苦難不值得感謝,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以前一直過著苦日子人在宣揚「人就是要吃點苦」呢?

以前王小波曾經說過一段話很有意思,

他說:「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

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

但在這背後隱藏著的可能是人們在想盡辦法合理化自己受到的苦難,

覺得這些苦難都是對他的磨練,

這樣才能暫時逃離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那種無助感。

弗洛伊德對受虐狂也有過如下的解釋:

「假如人生活在一種無力改變的痛苦之中,就會轉而愛上這種痛苦,把它視為一種快樂,以便使自己好過一些。」

 

 

 

經歷了苦難就一定能成長嗎?

 

我們聽了太多在苦難中掙扎,最終堅強的克服困難成為人生贏家的勵志故事。

 

但這其實可能是一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可以說明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熊不吃死人,所以在野外遇到熊只需要裝死就能逃過去!」

 

這話是那些逃回來的人跟你說的吧?

 

意思是你所看見/聽見的都是活下來/成功了的,失敗者根本沒機會讓你看見,不是所有人都能因苦難而成長,很多人可能就倒在苦難之下了。身在苦難中的人想躲都躲不開,我們為什麼還要去追尋它呢?

此外我們想陳述一個觀點:我們沒有經歷過別人的痛苦,痛苦這東西本身是很主觀的,它沒有可比性。

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立場來判斷別人的經歷夠不夠痛苦,就像沒有抑鬱症的人不應該跟抑鬱症患者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堅強點兒就好了。」

不輕易的去斷定別人沒在苦難中挺過來是因為他們不夠「堅強」,是對人起碼的尊重。

 

跳出心理舒適圈去吃苦真的有必要嗎?

 

心理舒適圈,更多地被人們熟知為 Comfort zone,雖然沒有心理學意義上的嚴格定義,卻成為各種雞湯文中用來說服大家去追尋苦難的最好的藉口。

 

很多人宣揚要跳出心理舒適圈,去挑戰自己,故意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來「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這個理論乍一聽十分勵志,可仔細想想,卻不是那麼回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我們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努力地做著擅長的事情,同樣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非要逼著自己跳出舒適圈去,去感受挫敗,才覺得沒有辜負人生呢?

 

舒適圈 、 社會期待 和 自我追求 ,這三者是互有重疊三個圓,只有當三者得重疊最大時,個人體會到的幸福也是最大的。

 

與其去鼓勵人們跳出「心理舒適圈」,專門去挑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來挑戰,去尋求苦難。

 

倒不如鼓勵大家去發現更多自己擅長的事情,去 擴大自己的「心理舒適圈」,在舒適圈裡過的更舒服,也許更可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

吃太多苦,人真的會變傻

ACE(Ade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研究表明小時候「吃太多苦」是會影響身心發育的,然而,這多麼理所應當的事實,卻被我們大多數人硬生生地忽略了。

小時候物理上、生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吃苦」,都會對孩子今後人格的發展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這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多地經歷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疾病。

不要吃沒有意義的苦,不要刻意去被磨練。

所謂的吃苦,都是因為你在從事違背本心的活動。當你是自願「吃苦」的時候,就成為了努力,而不是吃苦了(吃苦和努力本質上是有區別的,不要把他們等同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主動吃苦這句話,根本不成立。

最後,回答一下文章開頭提出的三個問題:苦難真的是成長所必須的嗎?它值得追尋嗎?我們真的有必要去感謝苦難嗎?

苦難不是成長所必須的,它不值得追尋,我們沒必要去感謝苦難。

如果你因苦難而成長了,感謝你自己。

更多簡單心理文章:

常常用憤怒和疏離來表達愛意,你也是這種「焦慮型」情人嗎?
「有什麼事不能發訊息啊,非要打電話。」為什麼有些人有「電話恐懼症」?
 致所有在努力奮鬥但不高興的生命們:你「努力成癮」了嗎?

簡單心理微信公號:janelee1231

(本文經合作夥伴簡單心理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生命中的那些苦難真的值得我們去感謝嗎?〉。)

原文來源: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7/03/15/troubles-in-your-life/

個人感想:小時候經歷幸福感比較多的孩子,長大後會性格比較穩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