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譯田思怡╱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5年10月27日 上午2:57
英 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日本是單一種族的國家,很少外國人,表面上也沒有階級之分,是相當和諧的社會,但有一例外,日本社會隱藏了封建時代遺留下來的 「賤民」階級,他們是從事屠宰業、殯葬業等「不潔」行業的人,在封建時代屬於「部落民」階級,即使明治維新後已廢除種姓制度,部落民後代至今仍受到歧視。
東京芝浦肉市一間老房子的桌上,堆滿仇恨信函,這是從中世紀以來日本社會對屠宰業有偏見的證據。
屠宰業、殯葬業、皮革業和其他被認為「不潔」的行業,都長期被邊緣化,在芝浦屠宰場工作的人尤其受到歧視,雖然這裡出品全球最貴的和牛肉。屠夫這一行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訓練,沒有十年功夫不能獨當一面,但許多人不願說出他們的職業。
屠宰場的宮崎結衣說:「人們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我們不希望家人受傷害。我們能反擊,但若我們的孩子受到歧視,他們沒有力量反擊,我們必須保護他們。」
屠宰場內的許多工作人員都是「部落民」後代。「部落民」可追溯到封建時代,從事與死亡有關而被認為「不潔」行業的人,例如劊子手、屠夫和殯葬業者, 他們居住在對外隔絕的村落,被稱為「穢多」,是最低階級的人。當年「穢多」階級若犯罪,武士階級可以殺了他們而不受懲罰。直到十九世紀中葉,還有地方官員 宣稱,「穢多的命只值一般人的七分之一。」
種姓制度在一八七一年與封建制度一併廢除,但「部落民」仍難以融入社會。在應徵工作時,雇主會要求家族的戶籍地,「部落民」常不被聘用。
在一九七○年代,一個爭取「部落民」權益團體發現,一本三百卅頁、手寫的「部落民」姓氏和社區地名透過郵購秘密賣給企業主,許多大企業用這本名單剔除「部落民」。日本已立法禁止這種行為。
Google Earth在二○○九年提供東京和大阪的歷史地圖,竟標出封建時代「部落民」的村莊,引起公憤。現在還有多少人居住在歷史上的「部落民」村莊已難以查證。 政府在一九九三年的調查中列出近一百萬人住在全國四千多個「部落民」村莊。「部落民解放聯盟」估計有六千個「部落民」村莊,總人口近三百萬。
聯盟人員說,現在仍有人私下買「部落民」姓氏和居住地名單,但用途不同。「有些個人買來調查未來的女婿或媳婦是否為部落民,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嚴重歧視之一。」
根據去年東京都民調,至今仍有一成東京人不願讓子女和部落民後代結婚,有近半數表示無所謂。
「部落民」的烙印難以消除,也與他們與日本黑道淵源深厚有關。研究日本黑道的美國記者艾德爾斯坦估計,約有三分之一的黑道分子來自「部落民」社區。一名黑道大哥解釋說,由於「部落民」受到歧視,黑幫能給他們一個家。
網友德意志回應: 2015-10-27
你不會在日本主流媒體看到這些封建觀點,因為日本主流媒體,自二戰以後,依然被極右翼政黨給挾持,他們的媒介是只能報導日本好,不能報導差的,像福島輻射的真正影響,沒被透明報導,還將產日輸往台灣販售,這就是非常變態的心理。
網友Sam回應 2015-10-27
在16世紀的萬曆朝鮮戰爭中,又有一批朝鮮人被豐臣秀吉等日軍將領挾回日本當工匠、技師、商人,也有一部分是被招募至日本做勞工的,在這數百年來的融合中,他們多已同化為大和人(如前外務大臣東鄉茂德)。
就近代意義而言,大日本帝國在1910年8月以《日韓合併條約》之名,正式吞併朝鮮半島並設立朝鮮總督府,實行殖民統治,許多朝鮮人因而到日本本土去尋求 更好的發展(與二次大戰期間招去日本當廉價勞工),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其對朝鮮半島的統治時期方才告一段落。
在二戰後數十年之間,為數可觀的朝鮮民族人已在日本落地生根,然而因日本人強烈排外的民族性、以及日韓之間的敵意,使他們並未完全融入於日本社會,隨著他 們的後裔繁衍,因而引申出他們自我身份模糊、難以融入社區生活等等的眾多社會問題(日本人在結婚前查清對方有沒朝鮮血統)。
近年,亦有相當多的韓國人移民到日本發展,他們多是在商業、科技業上追求成就者。
網友Hunter回應
部落民其實是弘安之役(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所存活下來的南人(漢人)戰俘的後裔,戰後所殘存的主力部隊蒙古人和朝鮮人全遭日本人斬首,卻留了作後勤雜役的 南人當活口,從此世世代代服務日本人。把戰俘當奴才不是日本人的專利,到了現代ISIS還是這麼做,此外滿人不也奴役漢人兩百七十餘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