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自蘋果日報壹週刊▲Nu Skin台灣區總裁姜惠琳,是「茶虎」姜阿新的孫女,祖父破產時她才2歲,
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自己出身北埔望族,
父親廖運潘也是直到買回圖中這棟洋樓後,才願意談起過往風華。
位在新竹北埔的華麗石雕巴洛克洋樓,見證著姜家當年的風華。
姜阿新有「茶虎」之稱,曾擁有北台灣最大茶葉廠,
北埔一半的居民靠他生活,
全盛期還擔任新竹客運董事長、第一屆台灣省議員,巔峰之際,更起造華麗洋樓。
但樓起容易,樓塌轉瞬。姜阿新借錢投資,周轉不靈,洋樓遭封,舉家倉皇逃到台北,
一走五十年。二○一三年,姜阿新的孫女、Nu Skin台灣區總裁姜惠琳,
終於跟兄姊湊齊了八千萬元,從銀行手中買回洋樓,日前開放預約參觀,
姜惠琳只想告訴北埔鄉親:「姜家後代不是敗家子,我們還有能力站起來。」
▲▼極盛時期,姜阿新旗下的永光公司在北台灣共有8座現代化大型茶廠,
可說是將台灣農業帶向工業化的第一人,其生產的茶包(下圖)行銷世界各地。
(廖運潘提供)
洋樓易手 子孫贖回
滿滿的美好回憶,在這裡長起,也在這裡破滅。
一九六五年,因為姜惠琳的祖父姜阿新生意失敗,龐大的財富被銀行查封。
姜家狼狽逃離北埔,到台北避債,只剩下這棟豪華洋樓在北埔歎息。
二○一三年,姜惠琳跟兄姊們湊齊了八千萬元,
「我們要告訴北埔人,姜家後代不是敗家子!」姜惠琳紅著眼框說,
買回這棟洋樓,代表著姜家重新站起來了!
在日治時期前後,姜阿新可說是將台灣農業推向工業化的第一人,
極盛時期,生產的茶葉行銷世界各地,世人更稱姜阿新為「茶虎」。
▲▼姜家祖先姜秀鑾是北埔第一代首墾戶,不但被清廷授予七品官銜,
過世後,牌位(下圖)還入祀北埔信仰中心慈天宮(上圖)。
「每年光是外銷英國的茶葉,就有一百萬磅。」
姜惠琳(從母姓)的父親廖運潘形容:
「那時茶葉想賣多少錢,英國就收多少,沒有在講價的。」
當時北埔一半以上人口都在姜家產業下工作,
至今北埔土地仍有一半仍屬姜家所有。
清官拓荒 安逸收租
能建立起這麼龐大的事業版圖,除了姜阿新的經營才幹外,
主要還是他繼承的龐大財產。
姜家是北埔第一代首墾戶,
祖先姜秀鑾本來是廣東芎林鄉的總理(清朝地方官銜),清廷派來的首墾官,
大多被原住民的攻擊而退守平地,
只有姜秀鑾成功擊退「生番」,不但穩住北埔漢人居所,
也接連成功開拓了峨眉、寶山一帶。
整個姜秀鑾的開墾史,幾乎就等於新竹客家人的歷史。
後來,姜家光是靠收租,子孫代代不用工作。
直到一八九五年,日本人前來接收台灣,新竹、苗栗一帶客家人群起反抗,
姜家第四代姜紹祖領軍,加入客家人抗日的行列,戰死時才十九歲,成為抗日英雄。
這段歷史後來還被拍成電影《一八九五》,
而電影中一幕誓師出征的場景,就是在至今仍保留完整的姜家古厝「天水堂」拍攝。
▲姜家祖厝天水堂,是造型優美的客家二進三合院建築,姜麗芝母女難得相偕回鄉。
姜家產業急速拓展,是在姜惠琳的阿公、第六代的「姜阿新」手中建立起來。
族譜上,姜阿新屬姜家大房,
但其實姜家大房一直人丁單薄,
姜阿新和父親姜清漢,都是從親戚領養而來。
備受寵愛的姜阿新一路念到日本的明治大學,十九歲那年暑假,
姜阿新正要從台灣出發回學校時,祖母捨不得大哭,
姜阿新不忍心離去,決定輟學留了下來,到北埔鄉公所擔任日本鄉長的祕書。
▲電影《一八九五》就選在姜家的天水堂拍攝。(翻攝自網路)
工礦產茶 極盛風光
廖運潘說:「姜家子孫每房每年都可以分得三千石穀子,
其他房子嗣眾多,分一分就沒有了,只有姜阿新這個大房,一戶都吃不完,
姜阿新的爸爸姜清漢,幾乎都躺在床上抽鴉片。」
當時,一般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才四十元,
姜家這三千石,差不多價值二萬元,
約等同於現在幣值的一千五百萬元。
富家底的公務員,非常有生意頭腦。
姜阿新在鄉公所工作時知道,日本政府打算「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於是找上當時日本最大茶業貿易商「三井株式會社」合作,
由三井出資五萬元(當時可買約五十甲的土地),
自己再拿出五萬元,開設大型機械型茶廠。
▲姜阿新破產、搬離北埔後,廖運潘(左一)與太太姜麗芝(右一)幾乎不願意再踏進洋樓,
這對他們來說是傷心地,直到子女買回,二人才回到洋樓
從烘乾揉製,全部自動化生產。全盛時期,姜阿新的永光茶葉在北部擁有八家大型茶廠,
是當時台灣最大茶葉工廠。此外,姜阿新也積極將觸角伸到了林業、礦業及運輸。
不久後,日本加入二戰,沒有船可以運輸,茶葉賣不出去,
姜阿新茶廠的烘乾設備就用來風乾各式蔬菜,供給前線之用 。
借貸擴張 敗相已露
日本戰敗後,時局混亂,倫敦茶市大缺貨,姜阿新見機又賺貿易財,
姜阿新與怡和洋行合作,「有多少就買多少!」
廖運潘說:「那時(舊)台幣一直貶值,只要有錢,
就趕快去買茶,放了二天,茶葉又漲了,錢賺得好容易。」
▲二歲就離開北埔的姜惠琳,從不知自己曾身家顯赫,
靠自己的努力當上Nu Skin台灣區總裁,
很多人聽到她是姜阿新的孫女都很驚訝。
為了招待來自世界各地川流的客人,姜阿新蓋起自己的城堡:「姜阿新洋樓」,
獨生女姜麗芝回憶說:「家裡整個晚上都不睡的,每天開流水席、打麻將。」
戰後物資缺乏,讓姜阿新野心愈來愈大,他仔細一算,隨著幣值急貶,
當初借貸的五萬元,現在只要還個二包茶葉就好了。
於是又跟銀行貸了一百萬元,繼續擴張。
利息壓垮 北上避債
大戰後四年,荒廢的南洋茶園慢慢地復原了,國際茶業產量供應多了,
永光茶葉失去競爭優勢。加上每個月的利息開銷,財務破洞已露。
「岳父急著要我辭掉台灣銀行工作,從高雄回到北埔幫他理債。」
廖運潘是觀音鄉第一位台大畢業生,姜阿新當初就是看上他的金融才華,
招贅進來。後來姜阿新為了奪下新竹客運董事長的席位,舉債買下大部分股權。
▲姜阿新(右)曾經富甲一方,與妻子詹蒜妹(左)蓋了這棟洋樓,招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
(廖運潘提供)
「我跟岳父說,這樣可能會無法負擔,但他說:『整理好後,公司會賺錢。』
可是還沒等到賺錢,公司就先被利息壓垮了!」廖運潘說。
銀行雨天收傘,只好找高利貸周轉,還把茶葉烘乾機用來烘乾蒜頭、洋菇等農作物來賣,
但已無法支應龐大的利息,茶葉王國就這麼一夕垮了。
「那天晚上,岳父把我叫來,我們就在這洋房的豪華客廳裡算帳,
共欠了八百萬元,我跟岳父說,把土地賣掉,也許還可以保住這房子…。 」
廖運潘坐在洋房的一角,望著空蕩蕩的洋房說。
姜阿新一家連夜北上避債,債主向法院申請永光公司破產,
北埔的一切:豪宅、茶廠、林地與名聲,全部埋入深深的債務裡。
大戶派頭 落寞晚年
「很不甘心,只欠了八百萬元。」廖運潘搖搖頭。
「結果,現在我們花了八千萬元 ,買回這棟洋樓…。」姜惠琳有著無限感慨。
(差不多,60年算一世的話,通常是7倍起算,感覺是差不多這個價,
而且之前新光集團已投入資金整修維護,算是很幸運)
▲屋頂設置通氣孔,在沒有冷氣的年代,即使盛夏待在屋內也不覺悶熱。
▲每個門窗上都有半圓形的洗石子裝飾,可見卷草與鮑魚等古典花樣。
▲洋樓建證了姜家昔日風華,往來世界各地的商賈聚集,
姜阿新的獨生女姜麗芝的訂婚儀式也在這裡舉辦,可說是當年的世紀婚禮。(廖運潘提供)
▲外牆採用洗石子、磨石子、斬石子等「人造石塗」施工法,石門柱花紋稜線清晰可見,
可說是日治時期的建築代表。圖為姜麗芝與四名子女。(廖運潘提供)
▲屋內有日治時代少見的馬賽克磁磚裝飾,還有抽水馬桶與浴缸。
(後人爭氣,加上祖德保佑)
北埔茶王的晚年,靠著當初幫姨太太在台北西門町買的店面收租過活。
「每週我們都會去看阿公,即使不出門,他仍堅持要穿西裝、戴懷錶,
拄著他那根高級檜木做的拐杖。家裡人口少,但每道菜,都要煮一大鍋…。」
當初連夜離開北埔時,姜惠琳才二歲,
依稀記得姜阿新在台北落寞時仍保有的大戶派頭,孤單地度過晚年。
「一直到我長大了、出去工作,人家驚訝地問我:『妳是姜阿新的孫女?』
我才知道姜阿新當年有多厲害。」姜惠琳跑回家問媽媽:「小時候的大房子呢?」
媽媽總說:「過去了,就算了啦!」
「幾年前,合作金庫(債權銀行)要賣,開價一億元,我們實在負擔不起。
期間新光集團的吳東昇租了下來,
整修過後,成立金廣福基金會、開放參觀,
我們雖然慶幸有人照顧,心中卻有無限感慨。」姜惠琳說。
▲姜阿新洋樓被盛譽為台灣最美的3大洋樓之一,這棟1949年完工的巴洛克風格華麗建築,
全由客家建築師與工人建造,就連石材、木材等建材都取自台灣,
所有的木造內裝均用卡榫,不見一根釘子。
一直到二○一二年,合作金庫又釋放有意出售的消息,姜惠琳跟姊姊找吳東昇談了二次:
「吳先生雖然有優先承購權,但看我們這麼有心,也就願意退讓。」
姜家這才找了姜阿新的孫子輩、湊齊了八千萬元,終於讓老宅回到了姜家之手。
後輩奮起 追憶風華
「沒想到,這棟房子可以重回姜家…。」八十多歲的廖運潘站在當年的祠堂裡,
望著遠方北埔的市街,悠悠地以日語唸起了孝經開宗明義章: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一旁的姜惠琳和二姊廖惠慶跟著紅了眼眶。
▲為了招待外國賓客,屋內設有西式壁爐,還有可活動的木製拉門,方便隨時敞開大廳。
▲屋內木料都出自姜阿新自有林場,用了檜木、櫸木、杉木、樟木、烏心石,材質堅硬,荒廢近五十年仍保存完好。
「這棟房子已經列為古蹟,我們也不能改建,只能整修。」姜惠琳說。
日前,姜家將過去保留下來的古家具搬進來採預約制對外開放參觀,
「我們希望這裡不只成為姜家聚點,也是北埔的文化中心。」
過去絕口不提姜阿新過往的父母,這才慢慢說起當年,考慮書寫這一段風華歷史。
洋樓歷經姜家百年的富貴與殘落,風華依舊,逝去與追憶,都在此交錯。
(內容取材自壹週刊658期)
▲二樓除了前廳神明廳的露台外,側邊也有一個廣大露台,可以俯瞰姜家古厝。
撰文:鄭心媚 攝影:陳肇英、林玉偉 設計:裴惠娟、簡崇寧
〔記者廖雪茹/北埔報導〕新竹縣北埔老街 上,深具歷史意義和建築特色的姜阿新洋樓,竟在「失落」近半世紀後「物歸原主」,這在台灣古蹟保存史上相當難得!
48年前破產抵押 第3代標得 官員欽佩
新竹縣縣定古蹟姜阿新洋樓,在姜阿新家破產後,民國五十四年被抵押償債給合作金庫,
八十四年起由新光集團向合庫租用,並由吳東昇發起成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管理維護﹔
姜阿新舉家遷居台北,歷經數十年打拚,子孫都各有成就,但心中總期待「有一天要把大宅買回來」。
如今,夢想成真!交給外人半世紀的姜阿新洋樓,去年五月在合作金庫標售中,
已由姜惠琳等聯名代表第三代子孫以當年抵押金的一百倍標得,
新竹縣政府、金廣福基金會和地方人士都樂見其成﹔而這種由屋主後代買回古蹟建物的情況,
在台灣古蹟保存的紀錄上更是難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官員也表示欽佩。
「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去年五月,姜阿新的孫女廖惠慶無意間得知合作金庫要標售姜阿新洋樓,
潛藏在內心許久的希望湧上心頭,有機會買回大宅,但又擔心搶不過各方有力人士,內心激動不已。
廖惠慶和姜惠琳說,原本欲悄悄地投標,但父親廖運潘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光明磊落,
更應該尊重及時拯救老宅的吳東昇先生,因此她們鼓起勇氣寫信給吳東昇表達心聲﹔
沒想到,「吳先生願意退讓,氣度宏大令人敬佩」。
列縣定古蹟 縣府讓出優先權
姜家順利買回洋樓,但因故居已列入古蹟,新竹縣政府有優先承購權,又讓廖惠慶忐忑不安。
她說,縣長邱鏡淳為古蹟把關,確認是姜阿新後代標得後,讓出優先權成全姜家,
合庫也正式通知姜家,「我們全家都非常感謝邱縣長。」
廖運潘、姜麗芝夫婦日前偕同女兒和女婿回到北埔老家,他們說,
很感謝基金會在承租洋樓後,為免老宅傾圮,投入鉅資整修,恢復當年風華面貌並維護迄今,
今後將由同一屋簷下長大的第三代子孫共同腦力激盪思索老家未來。
盼轉型紀念館 以公共財保存
「我們想展現姜家子孫重新站起來的志氣,不為私利﹔也希望喚起大家重視文物保存,提升台灣的競爭力。」
姜惠琳說。目前,姜家歡迎基金會繼續留在老宅,也希望將來轉型為紀念館,以公共財方式永續保存。
姜阿新是北埔開基祖姜秀鑾的後代,他在一九四○年創辦永光茶葉公司,經營紅茶外銷英國等地
,一九四六年為接待外賓並做為住居,聘設計師彭玉理起造洋樓,
也曾當選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新竹客運董事長,事業盛極一時。
在北埔老街 傳統聚落,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 、天水堂、縣定古蹟姜阿新洋樓、慈天宮 與姜氏家廟,
正好連成一線,也串起大隘開發史﹔姜阿新洋樓在易主半世紀後又回到姜家,
對整個家族繼往開來的傳承和發展,別具意義。
記者廖雪茹/專訪
在姜阿新洋樓出生的廖惠慶回憶說,因為祖母熱愛園藝,庭院種滿奇花異草及大樹,
蟲鳴鳥叫蝴蝶飛舞、生態豐富,儼然一座植物園。在老宅遭拍賣前,
天水堂、洋樓等建物連通,孩子們最愛在庭院嬉戲、冒險。
可惜,姜家破產拍賣後一度缺乏管理,逐漸砍光所有的樹,破壞了整座庭院花園。
所以,「我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趕快種上大樹,找回花木扶疏的記憶!」
洋樓的主體基座和圍牆,當年特地從北投運來唭哩岸石砌成﹔
廖惠慶因想念老家的石牆,婚後硬著頭皮買下在芝山岩 有著同樣唭哩岸石牆的房子,一解鄉愁。
當年姜阿新舉家遷居台北,姜惠琳說,雖然困窘,但為了讓孩子接受教育,
原本是富家千金的母親,從學繡學號、家庭代工到永漢日語名師﹔
而父親除了自行摸索研發產品,也同時兼幾份工作,教書或日文翻譯。
父母的身影除了工作就是讀書,深深地影響了每一個孩子。
所幸六名子女都很爭氣,其中,鋼琴老師廖惠慶和夫婿十幾年前發起搶救東海岸﹔
姜惠琳則是如新集團的台灣總裁,姊妹倆也都投入荒野保護協會,愛護自然。
姜阿新破產後,許多鄉親和永光茶廠的員工雪中送炭,老員工們並組成永光會,
每年秋季聚會至今,有一年甚至包遊覽車北上替老董事長慶生,人情味濃厚。
「這對我們日後人格成長及價值觀的提升,是最大的禮物。」廖惠慶說。
新竹落難千金 翻身如新大中華總裁
7月8日晚上,上海陸家嘴俯瞰黃浦江最高點─上海中心119樓頂樓內,
正進行一場外牆點燈儀式,啟動手中按鈕,
讓中國第一高樓、有「上海之顛」的地標亮起來的,
是今年6月底,甫出任美商如新(Nu Skin)大中華區域總裁的姜惠琳。
來自台灣的她,也是台籍專業經理人在外商遭邊緣化之際,逆勢出線的指標人物。
如新大中華區域涵蓋中、港、台,2013年,如新大中華地區的營收貢獻,
曾占其全球年營收突破30億美元的4成多,達13億6千萬美元,
一度激勵在美國紐約證交所掛牌的如新公司股價,站上140美元歷史高點!
接手公司難題:
市值降,一度剩1/6
不過,因銷售制度受爭議,甚至遭中國官方啟動調查,
過去2年多來,如新在中國市場去年營收僅約8億美元,
市值一度縮水只剩下1/6。
姜惠琳接手大中華區域,要正面迎擊一個高難度的挑戰。
如何反敗為勝重返榮耀,更被華爾街投資人緊盯著。
回顧過去25年,姜惠琳從一位日文小助理,一路過關斬將,
到如今出任外商大中華總裁。
2003年,主管徵詢當時懷胎7個月的她,
出任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意願,
她一口答應,坐完月子馬上帶著3個幼兒前往履新,
隨後並升任新加坡、馬來西亞總裁。
2007年,她接任如新台灣總裁,當時,如新在台業績停滯不前,
不但痛失國內直銷業龍頭寶座,甚至連前五大都擠不進去,
她從推動組織變革下手,大刀一揮換掉總部1/3人馬。
姜惠琳說,如果想讓組織越來越好,快速處理拖累團隊的成員,絕不能手軟。
曾是北埔望族
二樓看出去,全是姜家田
新竹北埔姜家洋樓,這裡是姜惠琳的出生地。
由她的祖父姜阿新起造,1949年落成的巴洛克式兩層樓建築,
是北埔最氣派的洋樓,更在台灣建築史有一席之地。
曾任過第一屆臨時省議員、新竹客運董事長的姜阿新,
是日據時代第一位將北埔紅茶外銷的茶業實業家,
全盛時期在全台擁有8處現代化茶廠,
事業最高峰時,買賣茶業所得的大量鈔票,是用茶袋包裹卡車裝載,
一路從台北運回竹東;站上洋樓二樓陽台,望出去都是姜家田產。
一夕破產搬家
家中唯一電器,只剩電鍋
只是,姜家的豪門風華在姜惠琳3歲那年由盛而衰,
1965年永光宣布破產,洋樓遭銀行接收,姜家舉家北遷遠離傷心地,
姜惠琳從望族千金,一夕成為一家八口擠在10坪大租屋處度日的「落難公主」。
姜惠琳記得,搬到台北之後,大同電鍋是舉家唯一的電器用品。
對姜惠琳而言,她的夢想就是有天能重返老家。
4年前,偶然機會她獲悉,債權銀行要拍賣這筆不良資產,
在姜惠琳帶頭下,六兄妹分頭籌資,用高出當年抵押金的100倍,
購回流落在外近半世紀的洋樓。
咬牙振興家族
顛沛半世紀,終住回祖厝
2012年5月,這棟洋樓終於再回到姜家懷抱。
單單兩側的橫屋和倉庫整修,找來台南碩果僅存的屋瓦工匠復舊,
一砸又是上千萬。
今年農曆年,歷經半世紀顛沛的姜家,三代人總計20多人,得以聚首老家吃團圓飯。
重返家族榮耀的目標,驅動姜惠琳不放棄,背後是對家的愛。
但即便有眼淚,她早已下定決心。
不管是逆轉事業或是中興家業,只要不放棄,夢想就會成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