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恆,賓州大學運輸管理博士,國立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前任中華航空總經理。
三年前華航發生國內首宗空服員罷工事件時,當時的公司總經理張有恆被迫辭職,
這幾天很多朋友與張有聯恆絡,指出經過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讓真相更為清楚,
也還他一個公道。張有恆說,他真是感慨萬千,
當年政府高層一步錯,讓社會大眾付出這麼高的代價。
三年前華航空服員開始抗爭行動後,張有恆曾經親自拜訪鄭文燦,
要求桃園市勞工局依據《民營公用事業監督條例》
強制仲裁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與華航資方的勞資爭議,
但是遭到拒絕,才會演變成空服員罷工事件。
張有恆指出,空服員職業工會所提訴求,只要是合理的,公司都有誠意接受或改善,
當時空服員要求提高外站津貼自每小時2元提高為5元,
公司已經承諾提高為3元,再加碼些也可以談,
但是因為蔡英文總統一句:「如果不是忍無可忍,空服員不會罷工」,
讓華航新團隊幾乎全盤接受空服員要求,
一年增加23.7億元支出,
張有恆問:「華航有哪些年賺到23.7億?過去三年都沒有!
這已經是影響到公司的永續經營了。」
對於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發生至今已三年,
政府卻遲遲未訂出罷工預告制,而政府高層一再強調「旅客與公眾利益」,
卻不肯比照歐美等國家訂出罷工預告期,
實際上勞資爭議應該是企業主與員工間的問題,
卻讓社會大眾跟著賠上時間與金錢,
張有恆覺得這樣的政府如何讓人相信真有在考慮公眾利益呢?
張有恆認為,長榮航空面對空服員抗爭據理力爭是對的,
尤其是經過三次空勤人員罷工事件,
社會大眾越來越了解工會諸多訴求根本與飛安無關,
長榮雖然眼前損失近40億元,
卻可擋下後續可能連串發生的類似抗爭事件,實際上地勤與航勤如果罷工,
影響程度絕不亞於空勤人員,
尤其是航勤人員關係到整個機場運作,
如果發生罷工事件,癱瘓的不僅僅是一家航空公司。
張有恆也指出,發動罷工應該是企業工會的事,
現因勞基法允許複式工會,讓職業工會也能發動罷工,
變成外部人員能投票贊成罷工,搞工運與社運的人在帶動罷工,
但是現在要想修法導正恐怕難度很高,只能靠輿論力量來監督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