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學名:Durio zibethinus),又作榴蓮,別名麝香貓果。為錦葵科榴槤屬植物。一般認為原產地在熱帶國家。
例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目前泰國、越南、中國等都栽培[4]。榴槤在東南亞被譽為「水果之王」
榴槤營養豐富,100克榴槤中含有熱量147(千)卡路里、蛋白質1.47克、脂肪5.33克、糖類27.09克、
維生素B20.13毫克、維生素C19.7毫克,還有許多微量元素,包括鉀。
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成熟後自然裂口的榴槤,存放時間不能太久,當嗅聞時有一股酒精味時,就是變質了。
因榴槤含糖較高,糖尿病患者應不吃或少吃。榴槤含鉀較高,故腎病、心臟病患者應慎吃。
禁忌搭配的食物:
1.酒精類,因為榴槤有一成分會阻斷肝臟解酒功能,兩者一起食用,完全喪失解酒機制,
會致死。
患有心腦血管患者食用榴槤後,有機會導致血管阻塞,嚴重的更會有中風危機。
2.可樂:可樂夠可口,但原來它含有的咖啡因會令心臟和腦袋加速運行,
再配上高糖分的榴槤的話,便會增加血管阻塞的風險。
所以,有高血壓或隱性心臟病人士,千萬不要吃過量。
3.奶及奶製品:奶或奶製品更不可配上榴槤食用。由於兩者同樣屬於蛋白質豐富的食品,
同時進食會容易造成胃脹、肚瀉等腸胃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排出,更會有阻塞血管的機會。
4.山竹:很多人認為吃得太多榴槤,可以吃「果后」山竹中和一下,避免上火。
然而這樣卻可能會引致便秘!
原因是兩種水果均含有豐富纖維素,落入腸中,便會吸水膨脹,令腸胃阻塞,引起便秘。
5.不要密集吃榴槤,一周物超過3次,每次吃一到兩瓣即要停止。
有的醫生更建議,一次只能吃兩個種子的量,以策安全。
6.吃過榴槤後,酒測易不過,因為成熟的榴槤會有發酵作用,易測出酒精反應。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不只是榴槤,
之前台灣也曾經有人因為愛吃荔枝,開車前吃了一堆荔枝,
後來吹氣測試竟測出酒精成份,
在美國也曾經有人因為吃了蜂蜜麵包,開車臨檢也收到酒駕罰單。
他表示,吃完這些食物口腔中會產生酒精成份,主要是因為糖的發酵過程會產生如酒精的成份,
所以包括荔枝、榴槤等熟透了的水果,還有蜂蜜或是用酵母菌發酵的麵包,
另外還有發酵的辣醬,以及薑母鴨、燒酒雞等用酒精煮過的食物,
雖然廚師們都會說「煮的時候酒精成份已經揮發」,
但其實往往還有不少的酒精殘留在湯品中。
另外還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生活用品,
如無糖口香糖含木糖醇等成份,因為酒精是乙醇,醇類可能會影響吹氣測試,
還有一些能量飲料、止咳糖漿、氣喘患者使用的氣管擴張劑等吸入器,
以及口腔芳香噴霧劑、漱口水等,尤其很多漱口水的酒精濃度還不低,
剛用完漱口水後最好等15分鐘到半小時後再出門。
如果明明沒有喝酒,卻被吹氣測出有酒反應,
顏宗海說,
可以要求警察等15分鐘後再測,因為如果真的有喝酒,
15分鐘後體內酒精的反應會愈來愈高,
但如果是食物在口腔和口水混合發酵產生的偽陽性,15分鐘後就會退掉了。
顏宗海說,其實酒駕的酒精測試,還是抽血檢驗最準,
但是警察臨檢無法針對每個人抽血檢測,
所以利用吹氣產生的酒精來推測血中的酒精濃度。
但是食物或是口腔使用的用品可能會因為發酵的反應而誤導酒測器,
所以如果有疑慮,最好還是到醫院抽血做血液檢查最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健康2.0/新假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