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5-03 22:17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

近來,作家瓊瑤和子女爭論如何治療罹患失智症的皇冠創辦人平鑫濤,

成為社會八卦的焦點。

這不只是一則八卦,更引爆台灣對長照議題的關心。

如果是你,希望擁有安詳辭世的尊嚴,

還是被五花大綁,全身插滿管子地離開這個世界?

比台灣更早邁入高齡社會的日本,很早便注意到此一議題。

創辦日本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的兩位醫師宮本顯二、宮本禮子撰寫的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近日由啟示出版社引進台灣,

呈現亞洲與歐美國家的長照案例,提供民眾另一種臨終思維。

為什麼在歐美沒有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宮本顯二在書中指出,

不管哪本關於社會福利的書刊,

都會提到在歐洲的人權社福大國丹麥、瑞典等國,

沒有所謂的長期臥床的老人。

但在日本,長年臥病在床、無法行動,

正在做中心靜脈注射或經腸道營養的老人不計其數。

但日本的醫療水準不低,甚至比這些國家更加先進才對。

2007年,他拜訪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近郊的醫院及老人照護設施,

終於找到了答案。

院所中,連一位長臥的老人都沒有。

不僅如此,也沒有任何一位高齡患者使用胃造口或經腸道營養法。

其原因在於,在歐美人普遍認知裡,

高齡者到了臨終期會自然而然失去食慾,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使用經腸道營養或點滴等人工補充營養的方式為高齡者延命,

也就是干涉他人的自然發展,

反而被視為一種侵害人權與倫理的行為,

更會被認為是在虐待老人。

當地醫生並不會在高齡者開始無法進食時,給予經腸道營養或點滴,

就算發生感染引起肺炎,也不會施打抗生素,僅投以內服藥。

當然也就不會有必要將患者的手腳綁起來。

這樣的社會不會製造出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

宮本指出,歐美高齡醫療的重點在緩和痛苦與提高生活品質,

他們認為,「生命是為了享受人生而繼續。」

書中探討了阻礙安詳臨終的到底是什麼?

身為家屬又該如何為親人選擇怎樣的臨終醫療,

以及歐美國家如何做到大多數人都自然善終的理想。

書中也對照顧者提出諸多建議,包括能否發揮預立醫囑的功能,

關鍵在於主治醫師。

究竟是哪種人才需要插鼻胃管、做胃造口導食手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