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看來我悟性蠻高的
我做的事 跟醫生說的差不多啊
謝謝我的母校 優秀的教授群教導
資料來源:
黃瑽寧:為什麼我家小孩老是說「不要!」 親子天下
Q. 黃醫師,請問2歲多的小孩真的是貓狗嫌的年紀嗎? 女兒2歲5個月,每次講話和她溝通都不理我, 每次請她做事情都唱反調, 請吃她飯就大哭, 請她洗澡就說要看ipad也大哭, 要下樓吃晚餐也大哭, 告訴她不要拿棉被蓋弟弟(8個月)的頭也不聽,同樣的話講上百次了就是不聽, 每個人講的話她都不理,她要崩潰,大人也要崩潰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教她了,可以給我方向嗎?
【黃醫師小叮嚀】這個年齡的小孩有幾個重點要先抓到:
第一、提供他足夠的安全感,所以陪伴他的時間要多,睡覺的時間最好是陪著他。
第二、讓他知道我們了解他的想法,只要他有需求,不論我們答不答應,我們都要先了解他想要這件事情的心態,讓他知道我們有嘗試去了解他後,是可以按照家庭的規矩,來決定要不要給他。
按照你所敘述的,家裡還有一個八個月的弟弟,就可能會有一段爭寵的階段,應該要有一段單獨陪伴女兒的時間,應該要是很歡樂的相處時間,少責罵、多陪伴,永遠都是讓孩子情緒穩定的不二法門。其他細節可以看我這篇文章。
-------
"不要!"您常常聽到家裡兩三歲的小孩這樣說嗎?請放心,這是正常的。
從孩子會講話到三歲之間,常常會有這種違拗行為,我們稱之為negativism。違拗行為的形成,就是當孩子發現他可以藉由說"不!"去影響一件事情的發生,而且他可以擁有這個誘人的"權力"。從此以後,他們會有一段時間只喜歡說No,不喜歡的事情說No,喜歡的事情也說No;穿衣服?不要;那脫掉?也不要;去睡覺?不要;那起床床?也不要。不合作比合作好玩,違拗比聽話好玩,總之,就是一整個難搞。爸媽千萬不要因此灰心失望,覺得自己生了一個逆子/逆女,因為這是孩子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
幾個建議給為人父母的讀者參考:
不要覺得孩子是針對你們。這個正常的違拗時期,孩子說"不要"的意思並不是"誰鳥你",而比較像是"一定要嗎?"或者是"你是認真的嗎?"。他們並不是故意要鬧,也不是要展現不孝,而是一個建立自我認知與獨立養成的階段。通常違拗時期大概會持續一年,父母親可以輕鬆以對,有點幽默感,當作一件好笑的過程就可以了。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不要懲罰他們。懲罰孩子要針對事情,而不要針對言語。如果常常去懲罰孩子說"不"這件事,有時候反而讓違拗時期拖長。
要給孩子除了"要或不要"以外的選項。給孩子多重選擇題而不是是非題,可以讓孩子同樣感受到自主權,進而願意合作。比如說,如果要洗澡,可以讓他選擇淋浴或是泡澡,而不是問"要不要洗澡澡?"這樣的問題。更迂迴的問題可以是要帶哪個玩具進去洗澡,完全避開讓他選擇洗澡的權利。其他包括要看什麼書?穿什麼鞋?吃哪一種水果?等等,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但又不影響您對他計畫的進行。如果計畫要孩子做一件他不喜歡的事情,可以問"你要快快來還是慢慢來?"或者"你要自己弄,還是媽媽幫你弄?"拋出越多這種選擇題,讓孩子在事情中參與決定,可以更快讓他們學習與父母合作。
對於不可妥協的問題,就不要問了。比如說:坐上汽車安全座椅,或者在該睡覺的時候上床。在合適的時候,可以試著讓孩子了解某件事情的必要性,但是當需要執行時,既然沒有別的選項,就不要提出"要不要"的問題。
活動轉換要事先給予提醒與緩衝時間。比如說,吃飯時間要到了,而孩子正在玩的不亦樂乎,那麼就要提前5分鐘跟他說,"再過五分鐘要吃飯飯囉!",讓他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可以,放一個倒數計時器,等到鈴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就沒有機會說"不要"了...理想狀況下。
不要設太多的規範。盡量去除不必要的規範,讓孩子多一點正面鼓勵的空間,減少一些負面被規範的環境。越多的規定,反而讓孩子越不願意遵守。
要以身作則。做父母的常常說"不准",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如果一定不可以的事情,當然不可以妥協;但若模稜兩可的事情,可以不要直接反射的說"不准",而是有一點空間,比如說:我考慮一下。至於可以准許的事情,快速的回應"OK!",不要等孩子求你拜託你才勉為其難的答應,這樣讓他無法滿足主導權,就會從別的地方要回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