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來源:2015-8-14 商週財富網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部落格版主星大,在新書《我的零成本存股術》當中,

就分享自己實際執行近8年的投資法。

他先是趁口袋名單的個股出現買進價位時,集中資金買進;

等待股價上漲達到設定的賣出價時,就陸續把本金抽出,

只留下一部分的獲利不賣,成為零成本持股,留在帳上長期領息

本金則再找尋其他好標的投入。

這套方法讓他近4年每年都有百萬元的價差收益,

並讓股息年年成長,2014年他就領到約50萬元的股息

以下是本書精彩摘要:

股票投資過程中常會糾結一個議題:到底要長期投資或短線操作?

短線操作者,以賺價差為目的,只要幾天、甚至幾分鐘出現價差,就會賣出實現獲利;

長期持有者,買進以後如同鎖進保險櫃,不論股價怎麼漲跌變化,

只要公司營運、財務狀況沒問題,就不會賣出,持有5年、10年,甚至永遠不賣。

我的做法是,以長期投資的角度去尋找標的;也就是當計畫買進一檔標的時,

都要有願意持有10年以上的打算,因此每年營運、獲利、配息穩定是必備的基本條件。

並透過持續的追蹤,當持有標的出現可能被市場淘汰警訊或股價高於價值時,

不論持有時間是長是短,都要做出因應。

所以,長期投資是思維,短線操作是應變,並不需要二選一。

只有獲利入袋、資產成長、豐富生活,才算是達到投資的目的。

為避免持股市值變化最後成為一場紙上富貴,

也為了降低營運循環下股價波動造成資產減損,在投資股票時,

我會以收回投資本金為優先,獲利部位才長期參與企業營運、獲利配息。

因此我只會挑選每年都可獲利、配息的企業,時間則選在其價格低於價值、

或價格處在市場操作區間均價以下時,

同時搭配將股息、價差收益都認列為本金取回的投資記帳方式,

以提升獲利區間,增加投資收益。

當本金收回、認列部分獲利後,剩餘的持股部位就是「零成本部位」,

可長期持有參與未來每年的配股配息。

舉例來說(以下計算暫不考慮相關稅費),

買進股價50元的A股票共20張,

付出成本為100萬元。持有5年的過程中,A股票平均一年每股股息為3.6元,

5年共領到股息36萬元,可視為取回36萬元成本,因此成本降低為64萬元。

持有5年後,A股票的股價漲到80元,此時賣出其中8張股票,

可拿回64萬元(股價80元×8,000股=64萬元),

加上已經入袋的股息36萬元,等於成本100萬元全數收回。

那麼,剩餘沒賣出的12張股票,市值96萬元,就是我所謂的零成本部位。

假設下一年度A股票一樣配發每股3.6元的股息,

那麼投資人下一年還可以領4萬3,200元股息。不管未來如何漲跌,

只要A股票持續正常經營、獲利、配息,

投資人每年都能參與A股票的營運利潤。

若不想只拿回本金,選擇多出售2張A股票,則可另外認列16萬元的獲利收益;

但此時的零成本部位減為10張,市值為80萬元,

下一年度股息則只剩3萬6,000元。要先領回多少獲利?留下多少零成本部位?

比重如何拿捏?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從各家企業未來的營運展望去仔細斟酌。

股價達到一定的漲幅,掌握價差取回的時機,可以加快本金取回的速度。

但是若要在短時間內追求零成本,很可能會造成持有股數太少,

反而讓股息的效益打折扣,對於剛開始建立部位的投資人來說,資金效益的感受度會較差。

為了降低這樣的感受度,我會訂立2個中繼點,投資初期可先達到以下任一目標,

再逐步達成零成本投資:

中繼目標1》現金殖利率10%:讓持股成本降低到現金殖利率達10%,

只要再持有10年就能回本。

中繼目標2》每股票面價格10元:讓持股成本降低到每股10元,

此為企業原始股東在成立企業時的股票票面價格

(票面價格即面額,2014年起已取消每股面額10元規定,但目前上市櫃公司面額仍多維持為10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rtypants 的頭像
    smartypants

    smartypants的部落格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