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裁判官批中國走私客 「不敢吃國產奶粉是國恥」
吳惠芳在庭上審判時先是詢問多名來自中國的被告:
2015-02-07 19:4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民眾到香港偷運奶粉案件猖獗,港府更祭出「限奶令」,
規定民眾只能攜帶1.8公斤的奶粉出境,不過走私情況卻更嚴重,
光是在昨(6)日就有23宗偷運奶粉事件,
香港主任裁判官吳蕙芳在審理案件時就不禁感嘆:
「(中國)國民不敢食用自己國家的奶粉很可悲,也是國恥。」
在2008年中國爆發奶粉含有三聚氰胺的事件後,
不少中國民眾不敢購買中國產的奶粉,
改買香港進口奶粉,導致香港奶粉短缺,導致港府2013年祭出「限奶令」,
規定民眾出境所攜帶的奶粉量不得超過1.8公斤。
但此條規定對於中國民眾毫無嚇阻功能,偷運奶粉事件依然頻傳。
據港媒報導,昨日共有23宗違反「限奶令」的案件,被告多為上了年紀的老人,
香港主任裁判官吳蕙芳判處了3宗分別偷運16.8公斤(約18罐)到20.8公斤(約22罐)奶粉的報告,
必須入獄2週,其餘的案件則是判罰款。
吳惠芳在庭上審判時先是詢問多名來自中國的被告:
「不敢食用自己國家生產的奶粉,是不是很可悲?」
她感嘆:「國家出產的奶粉,連自己的國民都不敢食用,感到悲哀,也是國恥。」
她進一步指出,在「限奶令」生效後,偷運奶粉的事件逐漸增加,
法庭會對於經濟因素而犯案的人寄予同情,「但絕不姑息。」
「不敢食用自己國家生產的奶粉,是不是很可悲?」
她感嘆:「國家出產的奶粉,連自己的國民都不敢食用,感到悲哀,也是國恥。」
她進一步指出,在「限奶令」生效後,偷運奶粉的事件逐漸增加,
法庭會對於經濟因素而犯案的人寄予同情,「但絕不姑息。」
吳惠芳表示,犯罪集團多利用年長的民眾進行走私案件,
再指責港府送長者去坐牢,她呼籲犯罪集團不要再利用老人,
避免他們因為走私案去坐牢。
中國人上網搶奶粉 郵遞業大賺
2015-03-04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消費者因為擔心國內生產的奶粉不安全,
近年來除了大舉飛往歐洲、紐西蘭等地搶購,
現在更利用阿里巴巴等網路業者的購物平台向國外訂購。
荷蘭的郵遞業者順勢推出相關服務,業績大幅成長。
荷蘭郵遞業者PostNL表示,郵寄奶粉至中國已成為該公司重要業務,
去年第四季該公司包裹運送量成長13%。
法國達能集團(Danone)在荷蘭推出Nutrilon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
美國美強生公司也增加荷蘭的產能,以因應中國的需求。
去年全球奶粉銷售金額達620億美元,中國約占3分之1。
中國2008年爆發嬰兒配方奶粉含三聚氰胺的醜聞,導致5萬嬰兒中毒入院後,
中國消費者開始搶購外國品牌奶粉,這也促使阿里巴巴等網路業者加速建構線上購物平台。
家住南京,育有15歲大女兒的媽媽陳維娜(譯音)表示:
「中國奶粉出了很多安全問題,我的小孩每天都要喝奶。
現在我透過一名購物專家在網路訂購,或靠住雪梨的阿姨寄奶粉。」
Euromonitor表示,中國每年消費約190億美元的嬰兒食品,
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嬰兒食品市場,過去5年的銷售金額更成長逾一倍。
達能集團CEO費伯表示,中國約30%的嬰兒配方奶粉是透過網路訂購,
購買模式出現快速的轉變,中國的消費者認為,最好的奶粉來自歐洲。
達能集團歐洲分部去年第四季的業績成長,主要來自於向亞洲出口增加。
德國超市防強國人買光光 暢銷奶粉全上鎖!
2015-02-11 10: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德國媒體日前報導中國人在德國把奶粉通通搶光一事,
以「中國人又來了!」的聳動標題引人注目,
報導中國人有如蝗蟲過境的買斷奶粉現象;
德國的超市為了反制中國大媽「瘋狂掃貨」,
索性將熱銷奶粉全上防盜扣,或直接以中文標明「沒有奶粉賣」
中國在爆發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
讓中國人民對自己國內奶粉感到質疑,
也讓香港走私奶粉問題越來越嚴重。
有些人看準商機,推出「代購德國知名品牌奶粉」的服務,
大量在德國「掃貨」搶購後再寄回家鄉賺錢,
卻也害得德國寶寶沒有奶粉可喝的窘境。
30萬寶寶對決中國2000萬寶寶!澳洲人這樣自保…
2015-09-07 08:5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人在全球各地瘋狂搶購嬰兒奶粉,
現在連澳洲也引發恐慌,
面對這場「30萬澳洲嬰兒對上2000萬中國嬰兒」的奶瓶大戰,
澳洲民間已出現自保手段。
澳洲墨爾本《時代報》(The Age)以「奶瓶大戰」為題,
報導中國人搶當地奶粉的情況。一名Woolworths超市工作人員透露
「我們這裡有一些非常醜陋的場面」,由於這間超市分店位於觀光區,
很多中國遊客搶購奶粉,因為只要帶奶粉回中國,
賺的錢就足以支付一趟澳洲行的旅費,有時候5、6個遊客一次掃貨40罐奶粉,
結賬時常引發糾紛。(當地一罐貝拉米奶粉403元台幣左右,代買進中國翻價約為1102元台幣)
報導指出,這是「2000萬名寶寶與30萬寶寶的對決」,
現在全澳洲各地的Coles和Woolworths等大型連鎖超市,
都在貨架貼上中文標籤,嚴格限制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數量。
目前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
貝拉米有機(Bellamy's Organic)和A2牛奶,
銷量都大幅上升,尤其是中國市場需求大增。
兩家公司都表示,聽說過「瘋搶」的案例,有時還可能引起爭執。
奶粉被中國人搶光 澳超市祭出「限購令」
2015-07-14 21:4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澳洲市面上的奶粉等嬰幼食品,
最近遭到大批中國代購者搶買,導致當地民眾生活受到影響,苦不堪言,
當地維多利亞省不得不祭出「限購政策」,
管制每位消費者能所購買的數量。
維多利亞省中國商會會員Kee Saw就透露,
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在做奶粉代購生意,
不然就是回國時當作伴手禮,才會導致奶粉供不應求。
根據澳洲媒體《Herald Sun》報導,Kee Saw受訪時說,
很多中國人都覺得澳洲的產品乾淨、無汙染,加上高標準,
所以在中國人間成為了搶手貨,他很常看到中國人到澳洲買了許多奶粉,
只為了回國當作伴手禮,認為澳洲奶粉商應該在中國設點,以應付龐大的需求。
另外,澳洲奶粉組織(Milk Powder Australia)行政總裁漢斯福德(Simon Hansford)
承認澳洲奶粉在中國十分搶手,
他表示,雖然中國官方對於本土食安系統有明顯地提高監管力度,
不過結果不太理想,才會讓中國人對澳洲產品的需求那麼大。
當地乳製品分析師認為,奶粉限購令對於澳洲當地的媽媽影響並不大,
認為限購令對超市能帶來益處,能協助業者管理庫存量,
也不會因顧客大量購買導致庫存不足。
報導稱,擁有一名5個月大寶寶的澳洲媽媽米里斯(Ebony Millis)
覺得奶粉限購令對她沒什麼影響,表示自己餵小孩會用母乳也會用奶粉,
買的奶粉是澳洲產的有機品牌,沒遇過「斷炊」的狀況。
不過米里斯也說,有注意到部分奶粉品牌的架上都是空的。
中國人打中國人!為搶奶粉在荷蘭街頭互毆
2015-11-21 16:1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中國人因為不信任國產奶粉而在國外瘋狂掃貨引發當地人不滿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
不過為了爭搶奶粉中國人互毆中國人的情況則實屬罕見。
荷蘭鹿特丹一家超市日前就發生了這樣的事件,引發許多當地媒體關注。
綜合外媒報導,荷蘭鹿特丹一家超市外面18日上午發生3名中國人為了奶粉爭吵,
繼而演變成互毆的事件。影片上只見一男兩女說著普通話互相指罵爭執,
不久後馬上演變成全武行,3人打到滾在地板上,
路邊荷蘭人只好趕緊上前勸架,將3人架離。
在荷蘭,當街打架的情形極少見,因此3人在超市前互毆的行徑引發當地媒體關注報導,
中國網友也痛批「丟臉丟到國外去」、
「一群沒有素質的中國人,到哪裡都丟人現眼!」「唉,好丟人」。
中國人狂掃澳洲一箱箱奶粉 本地媽媽怒了
2015-11-10 14:2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中國媽媽熱愛澳洲奶粉,加上11月11日「光棍節」即將來臨,
更刺激了中國市場對澳洲奶粉的需求,
許多在澳的中國人都會幫忙代購或掃一箱箱奶粉回中國,
反而讓澳洲媽媽都買不到奶粉,讓當地家長恐慌又憤怒,
痛批中國這種「掃蕩」奶粉的行為。
綜合外媒報導,中國自從發生過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
不少人看準商機在全世界各地大量購買奶粉,接著再轉售回中國賺錢。
一名住在雪梨的澳洲媽媽日前就驚覺在住家附近20公里內的超市完全
都無法買到貝拉米有機(Bellamy's Organic)嬰兒奶粉,
她表示自己至少跑了15間商店;
也有澳洲人直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看到華人在墨爾本超市一次就搬好幾十箱奶粉的照片,
引發本地家長強烈不滿,痛批超市並未限制顧客購買量,
也抱怨今年缺奶粉情況比往年更加誇張。
許多消費者在貝拉米臉書專頁留言,表示自己無法在當地商店買到奶粉,
甚至有人稱已經連續4週奶粉都被說缺貨;也有人痛罵貝拉米將大部份奶粉賣給了中國。
貝拉米執行長麥可貝恩(Laura McBain)說,
沒有預料到奶粉會在中國「雙11」時被掃光,
貝拉米其實約有3分之1銷量都是服務中國需求,
想不到還是有產品被中國掃光的問題,而且還越來越嚴重。
對於中國狂掃全世界奶粉的行徑,中國網友自己在微博上表示,
「對不起,我們也不想飄洋過海去買奶粉,可是中國的奶粉有毒」、
「我怎樣都不可能讓自己的小孩當國產奶粉試驗品」、
「所以全世界都不喜歡中國人」、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外國人認為中國人像蝗蟲一樣,
我都會覺得臉紅......但是國內無良商家太多了」等。
閃的快爬得高!中國毒奶粉下台官員 一個個回鍋當高官
中國2008年爆發三鹿集團三聚氰胺毒奶粉食安事件震驚中外,
並有多位官員引咎下台;但其實隨著風頭過去,
近期已有許多官員陸續復出官場,甚至職位更勝。(圖擷自網路)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
中國2008年爆發的毒奶粉食安事件震驚中外,並有多位官員因而下台;
但隨著風頭過去,近期已有許多官員陸續復出官場,甚至職位更勝。
中國7年前發生的三鹿集團三聚氰胺毒奶粉食安事件,
引起國際的高度關注及對於乳製品安全的擔憂,
亦重創「中國製」商品信譽;據2011年《央視》調查發現,
有逾7成中國民眾仍不敢買國產奶,
也造成中國遊客赴各國旅遊時常有搶購當地奶粉的情況發生。
中國農業部網站「部領導」一欄近日更新顯示,
當年因毒奶粉案被中國官方降級處分的王智才,
被任職為農業部總畜牧師。這是繼吳顯國、孫咸澤後,
又一名在毒奶粉事件中被究責的官員履新。
今年5月,因毒奶粉案被免職的前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吳顯國,
復出出任河北省政府黨組成員;
而同樣在毒奶粉案中被記過處分的孫咸澤,
則在本月10日的人社部公布國家工作人員任免名單內,
顯示將出任國家食藥監督總局副局長。
針對在毒奶粉事件爆發後,時任石家莊市委書記吳顯國、時任市長冀純堂、
時任副市長張發旺等人在內的多名官員已復出或履新,
引發中國網友強烈的不滿,在微博上質疑「是不是事情過去了,就算了?」
「一黨執政就是官官相護」、
「唉!中國特色,咱們國人就是好忽悠(呼嚨)哦」、
「禍國殃民,毫無廉恥,還繼續出職,
既然被貶了還輕易復出,反而加官晉爵,那還怕犯法嗎?」
中國人搶奶粉 澳洲政府出招
2015-11-17 23:0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對澳洲奶粉需求量暴增,
讓不少澳洲家長抱怨買不到奶粉,
對此,澳洲當局終於祭出「護奶粉」手段,
出口奶粉的重量達10公斤以上須登記註冊,
澳洲主要商場也發出「限買令」。
《華爾街日報》報導,因中國人及留學生一箱一箱買走奶粉,
導致澳洲奶粉短缺,
澳洲農業和水資源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Water Resources)
也收到許多食品非法大量出口的投訴。
澳洲農業和水資源部表示,將對非法出口展開調查,而對於澳洲製奶粉出口中國,
當局規定出口量達10公斤以上,須進行登記註冊,並提供相關出口許可證或採購證,
不登記及出口者將面臨12個月牢刑,若出口商提供虛假證明,授權方恐被處5年徒刑。
澳洲最大的兩家連鎖超市Coles及Woolworths,也對此發出「限買令」,
Woolworths在上週表示,消費者每次最多只能買4罐奶粉,Coles也在今天公布,
只允許顧客最多買2罐奶粉。
中客狂掃奶粉 澳業者拒送
2015-11-12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國人近來在香港、紐西蘭與澳洲等地大肆搶購奶粉,
以致那些地方奶粉大缺貨,家長們怨聲載道。
澳洲一名也育有小寶寶的快遞業者感同身受,深知本地家長買不到奶粉之苦,
寧願把送貨到中國的訂單向外推,一個月損失1萬澳幣(約23萬台幣),
也不願助長不肖業者大撈一筆。
根據雪梨晨驅報報導,
在澳洲經營快遞公司「Couriers to India」的莫臣本身育有一名1歲大的女兒。
他說,自己曾有2個月時間遍尋不著A2 Platinum奶粉,因為當時全國大缺貨,
根本買不到奶粉餵女兒。
業者也是人父 2個月買不到奶粉
就是因為感同身受,莫臣最近接到客戶詢問,能不能運送知名品牌奶粉如貝拉米(Bellamy)和A2 Platinum到中國時,寧願放棄豐厚的收入,也不願便宜了黑市,讓不肖業者把貨送到中國牟取暴利,還害得澳洲家長買不到奶粉。
但可不是人人都像莫臣這樣擁有偉大情操,雪梨晨驅報發現,許多快遞商專門提供送貨到中國的服務,無怪乎澳洲許多地方貨架空蕩蕩的,完全不見奶粉影子。一罐在澳洲要價24.7澳幣的貝拉米有機Step 1嬰兒奶粉,到了中國淘寶網上賣價就漲一倍,成為52澳幣。
有人找遍20公里內超市都缺貨
雪梨一名媽媽在網上發文說,找遍20公里以內大型超市都買不到,另一名住在墨爾本的媽媽則是跑了15家店才買到。
還有媽媽「海伊小姐」分享貨架空蕩蕩的照片,說她還親眼看到有人在現場掃貨,「我的血液為那些很難找到A2的媽媽們沸騰…因為我也有個新生兒」。
海伊小姐這則貼文引發澳洲媽媽們的憤怒,其他媽媽紛紛分享自己買不到知名奶粉的經驗,還有媽媽痛批連鎖超市Woolworths默許團體掃貨,置許多寶寶的健康於危境。
澳洲媽媽 怒批超市默許掃貨
面對這些憤怒反應,貝拉米已在公司臉書頁面致歉,表示澳洲一些商店已經限制每人只能購買2罐,但需求太強,貨架很快被一掃而空,該公司正在盡一切努力增加產量;Woolworths也表示,會確保供貨充足,滿足所有顧客需求。
日印澳聯合制衡中國?中國網友姿態高傲:憑什麼
寫在前面:
憑甚麼? 憑農業 / 奶粉 不進口給中國,中國就要吃自己的毒農藥和毒奶粉,
這不是自殺嗎? 每年有6千萬個0-3歲寶寶吃奶,不可怕嗎?
2015-09-06 23:4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有人認為93閱兵是中國彰顯軍力的行動。在中國崛起的現勢下,有英國學者認為日本、印度、澳洲組成三邊的戰略框架,目的就是要制衡中國。中國網友對此則高傲地表示不以為然,甚至質疑「他們憑什麼」?
中國《騰訊新聞》報導,8月20日《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發表一篇由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學者所寫,名為《三邊方式在亞洲嶄露頭角》的文章。其中提及由日本最早倡議「日本─印度─澳洲」的三邊新戰略架構,用以制衡中國。
因應美國忙於處理國內問題與中東的危機,亞洲強國會比過去更積極於穩定區域的局勢,而「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框架被視為是最佳的發展道路,此三邊框架也為美國所贊同。
此文章引發中國網友討論,有網友以「憑什麼抑制中國」、「這三國不自量力」等言論痛罵,也有網友認為中國只想要和平發展,為其遭到誤解感到忿忿不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