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楼主刁庆红

6:孝文化對婚姻的傷害

  第一部分:言說


  仔細回想我們家庭的整個悲劇,發覺都是回到了奶奶家生活後開始的,

在沒回奶奶家之前,我們一家人相處很和諧,爸爸媽媽也很相愛,

可是回到奶奶家之後,奶奶和大姑媽,總是愛在爸爸面前說媽媽的不是,

甚至經常故意地挑撥他們的關係,爸爸和媽媽最後離婚了,但是又重婚,之後又離婚,

離婚後又不斷地住在一起,家庭開始陷入一種混亂之中,我們做孩子的,

心也跟著這個家庭,不能安定下來,本來是非常聰明的人,

但我和弟弟的學習成績都不好,不是我們不能學好,而是我們根本就不想學習……


  媽媽曾經跟爸爸提出過,要不,我們再搬出去,

爸爸說,奶奶年齡大了,要照顧她,怎麼也不肯搬出去……

  第二部分:探尋
  中國式的婚姻悲劇,很大一部分出在“人要離開父母”這句話上。

中國的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是很難分離的。

這背後,就是在中國十分強大和龐大的孝文化支撐的。

孝文化,直接為中國的婚姻增添了太多不安全的因素。


  現代還在鼓吹孝文化的那一部分人,你們究竟看到沒有,

孝文化才真正的是這個社會最不安定的因素,正是孝文化,

讓夫妻關係不能穩定,夫妻關係裡充滿掙扎,最後影響到的,

是家庭的穩定和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


  沒有孝文化的約束,我們可以按照本能來愛我們的父母,

而且還會比現在被文化捆綁著的要求下,愛得更真實,更自然,更發自內心。

我們的兒女,也不覺得虧欠了父母的,必須要按照父母的意志來行事,

父母和孩子之間,能夠有更健康的人倫關係。
  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文化的背景中,我們就缺乏足夠的反省機會,

文化是人思考和選擇時最省腦子的便當。但是,不合理的、不盡全的文化,

卻也可能變成殺人的刀!!!
  是的,文化可以殺人。你看看吧,中國人並不是不知道。

從《孔雀東南飛》那個年代起,就有了那樣血淚的述說啊。

那小倆口,焦仲卿和劉蘭芝,不是被孝文化殺死的嗎?

陸游和唐婉的心,不是被孝文化殺死的嗎?

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不也是被那樣的文化殺死的嗎?

你去看看歷朝歷代的文學作品和史實記錄,你仔細分析一下,

犧牲在孝文化之下的愛情有多少???

21世紀的婚姻中,

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夫妻,因為和父母在情感上的糾結不清,導致婚姻破裂的。

他們中,不乏有知識、有文化、有修養的人。

但是,對文化的過度依賴和缺乏批判性,我們在對我們的婚姻犯著謀殺的罪名啊!!!

  這就是中國的孝文化。

它可以讓人在無意識中犧牲婚姻而絲毫不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它之隱蔽,就像是一個永遠也抓不到的逃犯,

在中國的地域上逃串了2000多年。

它之隱蔽,對婚姻的殺傷力才更為巨大。

不把它揪出來完完全全地爆光,我們一代一代的婚姻,還將繼續錯誤下去。

  中國的孝文化,有它可取的地方,而且只是在特定的背景時代,

在養老制度是由家庭完成而不是由社會完成的時代,孝文化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但孝文化更多的是它渣滓的地方,就是渣滓的這一部分,

演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影響著婚姻中的兩個人的思維和抉擇,

最終傷害婚姻感情。
  當孝文化成為養老的一個籌碼的時候,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更像是一種交易,

我們要努力地把它看成是一種美好的人倫,那得要付出多麼大的文化編造啊。


  中國的孝文化,是孔子最開始極為推崇的。父母在,不遠遊。等。

但是,根據吳經熊博士在某篇論文所說,

孔子是個遺腹子和私生子,他從來就沒有看到過他的父親。

“所以他的心理作用無非也和從來沒有享受過父愛的人是一樣的。

如果他有機會看到他那父親的弱點,

而會覺得力行純孝未必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原來這個致命的文化背景,是由這麼一個有著巨大的心理缺失的宗教領袖的推崇發展而來的。

  中國的孝文化,是從漢代開始強化的,那是時代背景的需要。

那是封建皇權專制的需要。任何皇權,都是不合理的,要對廣大的百姓有利,必須是民主政治。

不合理的皇權,在中國延續了2000年,孝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從漢代起,對父母不孝順的人,是不能做官的,於是,24孝圖得以浮現,

孝文化從內涵到形式得到空前的擴大。

在孝文化的背景下,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恩情和苦難被無限放大,

每一個孩子都是罪人,都是虧欠父母的人,都是無論如何做也報答不完父母的人。

在家裡,父母就是家中的皇權,孩子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

對父母無條件的孝敬和順從,孩子在家庭中學習到了沒有個人意志,

在社會上就不會去造皇帝的反。

這樣的孩子到了國家崗位,對君主也只有順從,因為君為國之父母嘛。

歷代造反的,哪一次不是在君主這個父母硬是當得讓大部分的人餓肚皮了才不得已為之的。

儘管這樣,都必須要象徵性地找出些乩言,才能作為自己造反有理的心理支持。

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中國人對於不“道”的東西,都有沉重的心理壓力背負著,

哪怕就是生理機能和生理本能需要明擺著著在那裡,也要先把“道”的事情放平了再說。

 

其實,任何一個孩子的出生,是他自己不能選擇的,

你自己選擇做愛了,快樂了,然後有了孩子,

出於某種社會文化的力量,你又選擇要了孩子,這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他自己因為幼小,是沒有辦法自己養活自己的,所以你得辛苦恣睢撫養孩子,

又因為經濟條件不好,所以,作為父母的日子是過得很苦的,

但這是你的選擇,孩子沒有必要來為你的選擇買單,

你如果覺得一定要把生活的艱辛轉嫁在孩子的心靈之中,

你大可以當初就不要生啊。因為沒有避孕措施,不得已生了,

那也是你自己的性欲望需要滿足的副產品啊。


  因為對於孩子對自的感情回報沒有確切的安全感,所以,就讓孝文化來捆綁孩子。

因為怕你老了的時候,孩子不會來照顧多病的你,於是,孝文化就是必須的。


  是的,我們需要感恩,感恩我們的父母懷胎十月,艱辛地把我們養大。

感恩到就算是長大,我們一輩子都無法還清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恩情。

感恩我們什麼都得聽命于父母。

但是,我現在就是一個母親,我從來不在我的孩子面前述說為了她所做的犧牲和奉獻。

我認為,我既然選擇了一個生命來到我的生命之中,她本身就很無辜了。

我又能夠對她的生命負起好大的責任呢?

我能夠提供給她很完備的物質生存條件和完整而健康的父母之愛嗎?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問得我自己戰戰兢兢的。

因為太愛這個孩子,

所以好害怕自己不能讓這個如天使一般美麗的生命在自己手中遭到任何的創傷性的體驗,

但是,儘管如此的小心翼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是難免讓她受傷。

作為母親的我,除了愧疚,沒有任何的心情要來希望孩子對我充滿感恩。


  相反地,我對我的孩子,充滿了感恩。

孩子延續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活沉重但是充實。

我說不完孩子的意義,孩子給我的東西太豐盛了。

父母就算為孩子苦,那是你的一個選擇,父母是甘心的,開心的,充實的。

父母也可以嘗試以感恩之心去看待孩子,父母如果總是以恩主自居,

這樣的父母其實並不真愛孩子,

他和孩子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契約關係:我對你好,是需要回報的。

缺乏感情安全型的父母,是需要孩子的逆來順受的。

如果讓孩子獨立,什麼事情都去自主了,要他這個父母來做什麼了。

父母會首先陷入緊張不安之中。

  我們中國人的情感世界,由於其實可以借鑒和學習一下西方聖經這樣的文化,

以彌補我們單一的文化和視角。

我們仔細地反省我們的很多情感關係,

實際上都是一種契約關係。兩代人之間、夫妻之間,

所以我們的敘說和掙扎尤其的多,道德和禮教,

才顯得是那麼的虛偽和不踏實,以致於到現在,

還需要通過法律來教導人們,應該定時回家探望父母,

如果沒有孝文化,而是另外的一種文化,父母和孩子都能夠得到終生的成長,

也許,做父母的,對於孩子來探望與否,並不是那麼地在意,

做孩子的,也能夠更自然地表達對待父母的感情,沒有了約束,

回家探望父母的路上,都將是更加的情願和輕快。

  西方心理學有一個很偉大的結論:這個世間上的任何感情,

都是以結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以分離為目的。

父母和孩子分離得越成功,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成熟。但是,

因為我們的感情是契約型的居多,缺乏感情安全型的中國父母,

有意無意間都不想放手,你可以看到,在孩子成年以後的生活中,

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和聲音。哪怕他付出無限的精力和經濟,把孩子變成啃老族。

他就是不放手,他就是害怕分離。他就是害怕孩子不再需要他,不再依戀他。

互動的,孩子在這樣的關係中,心理上也依賴著父母,不願意成長,不願意長大,

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社會功能和婚姻關係。

(關於這個問題,我會在我的下一本關於親子心理諮詢的書中,會更詳細地談論這個問題。)

  人要離開父母,生下來,臍帶剪斷的那刻,人從生理上就離開了父母,

但是,在中國式的家庭中,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心理上都和父母緊緊聯繫在一起。

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在於雙方都缺乏足夠的意識,

有些時候還明白的,

到做起來都還不會徹底,因為潛意識裡面的東西太多太多。


  中國婚姻中的女人總愛拿這個問題去問丈夫:她和婆婆同時掉進水裡,他會先救誰?


  沒有一個女人意識到,這是一個原本不該問出來的問題。

這個問題問出來,暴露出我們婚姻中太多無意識層面的問題。


  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問問自己,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配偶?子女?


  聖經上很清楚地寫到:

上帝用亞當身上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到亞當跟前,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中國人的骨肉親情的含義中,一般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骨肉,

有骨肉連心之情,是生命中血脈相連的人,被看做割捨不斷的感情。

夫妻嘛,大難來臨各自飛,老公、老婆嘛。

實在不行,離了可以再換,父母和孩子可以換嗎?

重父母、重子女、輕配偶,是導致婚姻品質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甚至有些時候,我們重血緣關係到,我們更重視和自己的姊妹的感情,都不重視配偶的感覺。)

這一切皆是人的私心和對感情的不安全感造就的。

我們輕鬆地以為:配偶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可合可離,血緣之愛,

可以給我們更為穩定的情感回報。

正是因為這樣想,我們的婚姻關係就更脆弱,當我們婚姻關係更脆弱的時候,

實際上,整個家庭,就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危機。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重視血緣關係去了,把婚姻關係排在第二位,

婚姻一散了,因為婚姻而存在的那些血緣關係也就受到了重創。

  在聖經中,配偶才是我們的骨肉,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你和配偶的關係,才是決定你一生幸福與否的根本。


  是那個人和你朝夕相處,從年輕到白頭;是那個人在為家庭的經濟奔波,

從疲憊到積勞成疾;是那個人在為家務默默付出,從嫩手到老繭,

從水靈到黃臉;是那個人用千年修來的緣分,天天和你共枕相眠,

是那個人將他的身體和心靈和著愛意濃濃地全部付給你;

當你失意時,對你不離不棄的,是那個人;當你生病時,在你身邊噓寒問暖、

陪伴照顧的,還是是那個人。只有那個人,是陪伴你到生命的終點的人。

父母和你生命的交叉,大多只到你的中年,你生命中更長的歲月,

是那個人和你共同度過的。至於孩子嘛,他們也必將有他們自己的人生。


  照這樣看來,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誰是你骨中之骨,肉中之肉,連著心都應該要疼惜和呵護的對象?

不管他身上有多少的缺點、犯了多麼嚴重的錯誤,按照聖經的原則,

你都是要無限次地原諒與包容。就因為他和你沒有血緣關係,

你就可以重父母,重孩子、輕忽他?正是因為他和你沒有血緣關係,

他才更容易受到傷害,他才更需要你用盡全部的心血去照顧。


  這樣一種神聖的關係裡面,有最水乳交融的情感存在。

它和父母,和子女的關係的本質都不同。配偶才是我們應該最珍惜的一種物件。

  婚姻關係,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與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其實都是某一個階段性的關係。

到了那個階段結束,這樣的關係就應該以分離得越成功,關係就越成熟為標誌。

  當女人問出那個問題的時候,她並不是真的在乎她的生命和婆婆的生命,誰更重要?

她在乎的是,自己的丈夫心中,更看重誰。

所以不惜用了這樣生死兩難的問題去考驗丈夫。

如果有一天,這個問題不再成為問題的那一天,我們的婚姻就有救了。


  做丈夫的,一定要照顧你媳婦的意見,因為人家是從別的家庭過來的人。

做女兒的,在娘家人面前,一定要先照顧老公的心思和意志,因為相對來說,

他是這個家的外來的人,如果按照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都應該先對外來的人友好,

自己家裡的人嘛,得罪一點沒什麼。要先愛那個外來的人,

他(她)才更容易融合進這個對他來說,比較新的家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