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1013/792397.htm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 到北海道欣賞「札幌市電」吧!

很特別的車

好想親眼親身體驗

 

 

文/余風(南極冰魚)

 

札幌市電是日本最北的路面電車,冬季時分,札幌的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三度至四度,寒冷而多雪,往來的電車駛於堆積如牆的雪地街道;夏天的札幌變身為花園都市,電車往來於市區綠蔭下。隨著新路線啟用,並導入輕軌的新概念,以人為本的路面電車也改變了札幌街區的景象。

 

札幌市電背景故事

 

札幌,日本第五大城,北海道第一大城,人口一百九十多萬,擁有地下鐵、通勤鐵路及路面電車等軌道系統,交通發達,城市繁忙,其地下鐵及路面電車由札幌市交通局營運管理,是目前日本少數同時轄有地鐵及路面電車的營運系統(另外兩系統為「東京都交通局」以及「京阪電氣軌道」公司)。通常公營的路面電車都稱之為「市電」,民營或公民營的則直接寫上公司名稱或簡稱,有些民營路面電車也會簡稱「市電」,像是富山地鐵市內電車線,亦簡稱市電。

 

札幌市電的前身是札幌馬車鐵道,顧名思義就是由馬兒拉著車廂行駛在軌道上的鐵路,這場景對現代人而言應該是難以想像了。目前札幌市電全長為八點九公里,以環狀路線繞行市區一圈。其實自一九一八年開業以來,札幌市電曾經擁有總計十六點三公里、十一條路線的龐大規模,一九七○年代全世界開始拆除路面電車時,札幌也將部分路線改為地下鐵,部分支線則由公車替代,甚至有全面拆除的計畫。直到剩下一條路線時,大家才意識到市電的文化價值,於是幸運地被保存至今。

 雖然從一九七○年開始,札幌市電只有拆除,沒有擴張,但是在二○一五年又新建了四百公尺的軌道和一座車站,是日本新通車的路面電車路段。新建路段剛好即為早年停駛的「都心線」路廊,但是軌道及車站形式已非當年。其實自一九七四年至二○一五年間,札幌市電的軌道環線一直有一段四百公尺的缺口,並不是完整的環線,也遲遲未將這個缺口補齊,最大的因素就是札幌不斷討論市電存廢的問題,直到二○○五年決定永久保存後,才開始著手將這四百公尺的缺口補齊,讓札幌市電成為一條環狀路線。

 

01  

 

 

札幌市電車輛簡介

 

 

 

 

行駛在軌道上的札幌市電,電車的車種相當多樣,標準塗裝色彩為全車綠色,僅在下方的裙部飾以白色底色,不過亦有許多電車是全車廣告。車隊中,年紀最大的是「二一○形」,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間製造,總數占全數電車的一半。換句話說,行駛在札幌市區的路面電車,有半數都是高齡五、六十歲的老爺爺,但是經過不斷翻修,光從外觀不太能分辨他們的實際年齡。日本許多火車都有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高科技或新車,實際上,舊車的比例還是偏多,大多重新翻修,以全新的樣態再度復出。

 

這些爺字輩的電車們,編號大多為三碼,有「二一○形」、「二二○形」、「二四○形」、「二五○形」和「M一○一形」等。外觀差異不大,有著共同的臉譜,圓潤車頭帶著大面積單片式的擋風窗,兩顆圓圓大眼睛般的車燈,是札幌市電最大的特色。每輛電車均有二個車門,位於車頭及車廂中段。其中「M一○一形」的外形保留了舊時代的原汁原味,塗裝也是早期樣式,我特別喜歡搭乘這些年紀大的電車,因為歷史的記憶總會留在車廂裡的每個角落,讓時光凝結在當時。

編號四位數的有「八五○○形」、「三三○○形」,都是一九八五年之後的電車。「三三○○形」則是由原本一九五八年上線的「三三○形」改造而來,應該可說是「新瓶裝舊酒」。這幾批電車的外觀明顯「方正」許多,比較具有現代設計的樣態,車頭正面從弧面改為平面,並加大擋風玻璃的面積。車燈也從兩顆大圓燈,改為長方型車燈,大燈旁配上紅色尾燈,乍看如同巴士的車頭。

 

上述的幾款電車都沒有冷氣,但在冬天會供應暖氣,出風口位於座位下,利用車輛運轉的熱能直接導入車內。日本大部分電車、火車都有類似的設計。至於冷氣,就北海道而言,夏天最熱的八月,其實不像南方那麼悶熱,通常只有中午時分較熱,但至少風還是涼的,因此電車移動時,打開車窗就是天然冷氣了。相較之下,日本最南端的九州鹿兒島市電、熊本市電,早早就將車隊全面空調化,冷暖器皆供應。電車經營的面向也因為氣候的差異而有不同。

要說全日本造型最具科技、時尚及未來感的電車,當推「A一二○○形」。這輛車為三節式低地板電車,外觀導入歐洲輕軌的概念,巧妙地將車窗上下的區域設計為黑色系,再以白色邊框包覆,視覺上放大了車窗效果,就像是玻璃結構的時尚電車。

 

札幌市電路線及車站

 

 

 

 

札幌市電為環狀路線,所有電車都會在線上不斷繞圈圈,不過並不是同一個司機一直繞,通常電車開到了「電車事業所前」站時,司機會交接,因此得以讓同一輛電車不斷在線上循環而不中斷。

 

早期札幌市電歷經多年廢線,逐漸變成頭尾不相連的路線,缺口就位於「西四丁目」站及「薄野」站之間。(註:「薄野」地名及車站名已少用漢字,目前均以平假名「すすきの」(Susukino)表記)當時電車從「薄野」站出發,在市區繞了九公里後,又回到了距離薄野約四百公尺遠的「西四丁目」站;回程再從「西四丁目」站繞九公里至「薄野」站。「薄野」站和「西四丁目」站,好像牛郎織女,明明距離這麼近,電車卻無法直達。許多人都希望將這不完整的環狀缺口補起來,但也有部分人士主張通通拆掉。一直到二○一五年,兩站之間的「鵲橋」才搭了起來,將札幌市電的缺口補上,成為環狀線的路面電車。因此現行電車的路線,路線牌都顯示「循環」,再細分為順時針的「外環」線及逆時針的「內環」線。理論上可以不看方向就上車,一定到得了你要去的車站。

 

札幌市電的軌道,和其他路面電車相似,設置於馬路中央,專線專用,車輛禁止行駛軌道區。但是新蓋的四百公尺路段,軌道卻佈設在馬路兩側邊緣,緊靠著人行道,因此電車站也設置在人行道旁,不必跨越馬路就可以直接搭車。在新的軌道區間設置了「西四丁目」新站體,以及新增設的「狸小路」站。站體導入了新的概念,以三面弧形的白色牆柱配放落地玻璃,區隔出候車月臺的空間,也連帶區隔了軌道及人行區,並在弧形白牆設置候車席。候車席的木椅,兼具日式木元素的裝潢風格。至於月臺,靠近軌道的區域,以落玻璃保護乘客,僅在兩個車門處開口,是日本路面電車唯一有月臺門概念的站體。

 

原本的「西四丁目」站是個終端式車站,新增路線後,車站被移到靠近商圈的十字路口處,也是軌道「L」型轉角處,所以外環方向月臺被移到了新增路段,內環方向維持在既有位置附近。另外,包括「薄野」在內都被改建為白色站體,脫胎換骨成為新的面貌。

 

02  

至於其他電車站,外在沒有太多改變,所有的電車站均有候車棚,棚架的設計很特別:高高直立的牆面,頂上微微的弧角彎曲,像是倒立的「J」字,這種設計看似無法避雨,但主要也並非避雨,而是和「雪」有關。札幌全年有六個月的時間在降雪,而且降雪量大,如果候車棚為平頂,勢必會面臨積雪壓頂的問題,因此改為帶有設計感且不易積雪的弧形斜頂,可說是因地制宜。同是雪地氣候的函館市電也看得見類似的候車棚,可說是北海道的限定款式。

 

札幌市電與地鐵的營運單位同為札幌市交通局,也推出了結合市電及地鐵的一日券,非常好用。因為市電只在市區繞行九公里,仍有許多地方需要靠地鐵來補足。有了一日券,便可無憂無慮搭乘路面電車漫遊這座城市。

 

 

 03  

 

函館有世界三大夜景的函館山,札幌也有「日本新三大夜景」的「藻岩山」。藻岩山標高五百四十一公尺,利用兩段纜車接駁上山。從市電「纜車站前」站下車後,一旁就有免費接駁小巴送你到纜車站門口。第一段纜車是空中纜車,是可以容納六十人的大型車廂,搭乘途中還可以俯瞰一整條市電路線;第二段纜車比較特別,是雙節小車廂併結的地面纜車,從山腰到山頂。山頂的展望非常好,整齊的札幌市區盡收眼底,而且四面八方都有展望,據說夜景也不錯,只是我剛好都沒在晚上逗留於札幌。藻岩山纜車來回的費用要價一千七百日圓,不算便宜,如果搭乘市電轉纜車,請記得在電車司機後方的自行領取纜車優惠券,可以折扣二百日圓。

 

【info】

 

位置:北海道札幌市

營運單位:札幌市交通局

總里程:8.9公里

軌距:1,067釐米

通車日期:1918年

收費模式:全線單一票價(170日圓)

平均班距:5-8分鐘

●作者余風,網路筆名南極冰魚,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著有《逐路臺灣:你所不知道的公路傳奇》。部落格「新南極轉運站」記載著走訪國內外各式交通建設及城市運輸系統的見聞,範圍遍及火車、捷運、地鐵、纜車、飛機、船,以及本書主角「路面電車」。除了文字、照片,筆觸旁及相關建築及周邊風景,並附上自繪地圖,讓讀者能按圖索驥地走一趟知性之旅。本文節錄自時報出版【追尋路面電車:遇見日本城市風景】一書。



(全文請連結網址觀看)

 

 



原文網址: 遇見日本城市風景 到北海道欣賞「札幌市電」吧!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1013/792397.htm#ixzz4NGJ1fZh3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rtypants 的頭像
    smartypants

    smartypants的部落格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