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1日
報導╱周佩儀
面對家中小朋友說謊該怎麼辦?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表示,
許多父母剛開始發現孩子說謊時,通常會認為孩子學壞了,
但其實根據研究,小孩學會「說謊」,可能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步驟,
建議家長不要先入為主認為孩子就是變壞,應先瞭解孩子說謊的原因,
並使用
(1)增加孩子自我認知能力、(2)告知正確道德觀念、(3)正確運用獎懲制度3個步驟,
從觀念導正、行為防範雙管齊下來管教孩子說謊。
據研究,2歲後有 20%幼兒會說謊、3歲後約50%、4歲後約90%、12歲後則是100%,
過了16歲後因道德觀念制約較強、羞恥心等因素,會降至70%左右,
等於只要孩子開始會說話,就可能會說謊,這是自然會發生的行為,
所以家長不要太早有錯誤解讀,認為孩子發生偏差行為,進而打罵處罰,
應該先瞭解孩子為何要說謊,以及他是如何說謊才是正確的做法。
動機分無意 有意
孩子說謊動機可分為無意、有意兩種,
無意的說謊通常發生在學齡前幼兒身上,
因幼兒對事實與幻想無法正確理解、分辨,說謊原因可能
來自於他的幻想、玩遊戲的情節等,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會漸漸消失,
家長不需大驚小怪;
但若是學齡期的兒童說謊就大多是有意的,
其中又分兩種原因,第一,孩子曾因父母不正確的處理方式,
如不小心打破杯子遭到非常嚴厲打罵,導致孩子下次犯錯時,被迫說謊來逃離責罰;
第二,孩子不信任父母,認為說出事實可能會失去在乎的東西,說謊話反而能夠得到好處,
例如考試考不好,但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硬是說自己考得很好,來獲得讚美。
大人先以身作則
此外,大部分孩子會有說謊行為也是模仿大人而來,
或是父母親經常對孩子言而無信,久之,孩子自然會模仿說謊行為來欺騙他人,
所以希望孩子不要說謊,大人就要先以身作則。
那要如何管教孩子說謊行為?
許正典醫師說,可以增加孩子自我認知能力、告知正確道德觀念、正確運用獎懲制度3步驟,
來矯正孩子說謊行為,不過若實行後難改善,就要考慮孩子可能遭遇以下狀況:
第一、孩子是否已慣性說謊,或其他因素養成他說謊的行為;
第二、家庭有持續性的親子衝突,導致小朋友需要經常說謊來面對大人;
第三、經濟因素或隔代教養,導致大人無法適當地管教小朋友;
第四、家庭暴力、虐待等,若有以上4項狀況其中之ㄧ,建議至小兒心智科治療較好。
【管教孩子說謊3步驟】
為避免孩子從偶爾有意說謊,變成惡意與慣性說謊,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
應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找出孩子說謊的原因,
例如是模仿父母、被欺負、怕被罵還是想被讚美等,
並幫助孩子找到不用靠說謊就能達到目的的方法,
重新取得孩子的信任,許正典醫師提供以下3步驟給家長參考:
Step1 增加孩子自我認知能力
例如明明學校每天都有回家作業,但孩子卻說今天不用寫功課,
這時家長可循序漸進地問孩子:
「老師是何時、如何說不用寫功課?是哪些功課不用寫?
你覺得為什麼要寫功課?你比較喜歡寫哪種功課等。」
讓孩子瞭解自己的學習責任、瞭解自己正在虛構、扭曲事實,
並幫助孩子正確描述出真實情況,建議若孩子能正確描述真實狀況,
家長應適時鼓勵孩子。
Step2 告知正確道德觀念
告訴孩子任何形式的不誠實都是不道德的,或許說謊可逃避一時的責任,
但可能使別人受到傷害,例如父母親誤會老師不出作業,導致雙方吵架,
或是經常說謊讓別人對你產生不信任,使自己被孤立等,
建議可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
「人們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就是誠實」的道理。
Step3 正確運用獎懲制度
像是只要誠實,就會減輕孩子犯錯的處罰,但如果說謊,處罰就會加倍,
許正典醫師強調,家長要堅持住自己的獎懲制度,恩威併濟,並徹底實行,
讓孩子知道父母相信自己說的話,不用害怕因為說出真話而遭受到嚴厲處罰。
【醫師說】
雖然用觀念導正、行為防範的方式能矯正孩子的說謊行為,
但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言行合一、以身作則,樹立不說謊的榜樣,才能預防小朋友說謊。
台安醫院小兒心智科醫師許正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