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自http://info.babyhome.com.tw/info/family/relationship/article/9683

剛開始看這張臉,和名字,覺得很像小s的大姑.....看到底下的相片,果然是~

 

---------------------------------------------------------------------------------

  • 採訪/劉懿驊‧攝影/林以涵

許瑞云,曾為哈佛醫院主治醫師,在覺察西醫侷限後轉而接觸中醫,並投身研究「自然療法」與「能量醫學」,她長年推廣能量運動,帶領許多病患遠離身體病痛, 儘可能不使用藥物。在病人眼中,許瑞云如同一位交心甚久的朋友,總是在協助找出健康問題的根源之餘,也讓病患的心情得到慰藉;她與病人的關係信任且親近, 許醫師說:「在病人走進診間的當下,我的全心就在他們身上,那個當下我照護病人就如同照顧我的家人一般!」

 

談及自己從西醫轉而研究「自然療法」與「能量醫學」的緣由,許瑞云娓娓道來在哈佛醫院執業期間,體會到西醫對許多病症束手無策,僅能靠數字及藥物控制病 情,大多效果都很有限。包含現在許多孩童有的「過動症」,西醫往往只能使用藥物控制,雖然藥物會讓孩子「看起來」不那麼過動,但是大多數的孩子對於吃藥後 身體、精神變比較遲緩的感受其實是很排斥的。許醫師說:「接觸不同療法後,才體認到其實幫助過動的孩子有更簡單、更沒有副作用,而且療效更好的方式。」

人體就是一個「能量場」,相互影響
越容易焦慮的父母,小孩越易「注意力不集中」

「人體其實就是一個能量場,如果不懂得能量,就很難懂得人體、很難懂得真正的醫療。」許瑞云認為西醫最大的侷限在於 西醫的基礎是建立在「解剖學」和「細胞組織學」上,未曾探討並了解人的「氣和能量」,而「氣和能量」其實就是死人和活人最大的差別。她解釋道:「人體就是 一個能量場,能量是一種會不斷產生變化的波動,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環境之間的能量也會互相影響。」

「正面與負面的語言,帶來的能量波就不同,正面的言語可以使人有力氣;負面則會使力量衰弱,如果仔細去覺察,就會發現當我們靠近一個很憤怒的人時,會莫名的想對他生氣;而面對悲傷的人,我們也會感到很悲傷,這就是能量波的傳遞。」

許瑞云以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為例,說明人的能量場對身心健康所帶來的影響:「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父母本身能量場就不集中,大多都有健忘、不易專注等問題,而且越容易緊張、焦慮、煩憂的父母,小孩就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許瑞云解釋,透過能量運動可以調整散漫的能量場,進而改善孩子和父母的專注力和閱讀能力,對整個家庭的溝通也比較好。

 

 

許醫師也提到「許多的病症都必須要找到內在問題的根源,找到讓自己不開心、不舒服或恐懼的內因」,就像「有些人去做按摩、舒壓,會暫時感覺比較放鬆舒服,但只要再度面對壓力或逆境,心念就會又被卡住,馬上覺得身體又緊縮不舒服起來了,這就是源自於內因沒有改變,所以放鬆的身體很快又緊繃了。」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調理心念與能量,透過能量運動來調整能量場。

在病人走進診間的當下,他們就如我的家人般重要

許瑞云的父親是台東著名的醫師,在她心中,父親就是自己行醫的典範。她形容父親宅心仁厚,在台東行醫時,山上有許多原住民會拖到病重時才下山就醫,也常因 經濟相當拮据而付不出醫藥費,父親不但常讓病人賒帳,賒多少都不在意,還會給病人足夠的治療和藥物。在許瑞云的印象中,父親救過許多人,也是許多病人的心 靈支柱,大家對父親都存有很深、很信任的情感,甚至有些病人平常會坐在父親診所的長椅上,找到機會就與父親閒聊幾句,感覺上好像「一看到父親,病就好了一 大半。」

父親與病人間的關係如此緊密,也影響了許醫師,讓她和病患建立起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我來說,病人走進診間的當下,我的全心就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如我的家人般重要、讓我感到親近,我很投入,也很專注在與病人的相處上,所以可以很快建立良好的關係。

 

許多人好奇在許醫師所分享的案例中,病人所談的都如此深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願意在短時間內,毫無顧忌的和許醫師分享內心的想法?「因為我不帶任何的批判,即使一個犯了重罪的人來到我面前,我對他還是一樣的尊重、一樣的愛。」許瑞云說,許多病人會坦然的把自己所犯的過錯告訴她,諸如曾經是別人的第三者、曾經欺騙了誰⋯⋯。「這些人在身體、精神上都受了很大的挫折和折磨,所以我不會以行為去否定他人,人非聖賢,並沒有所謂『完美的人』,我們可以去改正行為,每個人內在都有佛性或神性,可以被開啟。」

當生命很透明的時候,人生就不大會有恐懼

談及從小的家庭教育,許瑞云提到父親比較偏向日式教育,不苟言笑且非常嚴肅,因此許醫師小時候其實對父親是很敬畏的。長大後,許瑞云與弟弟妹妹都受西方教 育,也慢慢把輕鬆的氛圍帶回家裡,父親的管教和教育方式也漸漸改變很多。許瑞云形容:「我爸爸現在就是一個很幽默、很可愛的長輩,脾氣很好也很有智慧,他 就像是一個智者,我們遇到問題也會跟他討論,請教他的意見,所以父女之間的互動和過往很不一樣。」

許醫師的媽媽是個非常正直的人,凡事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從不會說一套做一套,如此的處事態度也對許醫師有深刻的影響。「媽媽讓我明白,人無論在明、在暗,都要行為一致,當我們的生命很透明的時候,人生就不大會有恐懼;當你不需要有隱藏的時候,生命就可以很自在、很踏實,也不會為了隱藏什麼而怕東怕西,或是感到顧忌。

許瑞云也特別提到:「在行動前不妨問問自己:『如果這件事情被所有的人知道,我還可以很開心嗎?還可以很坦蕩嗎?我會不會很擔心很害怕?』如果答案是很害怕讓別人知道,那麼這件事情就不應該做,這是一個很容易判斷的處事準則。」

 

 

父母應該放下框架,用心傾聽自己的孩子

提到教養,許瑞云醫師曾以能量醫學和自然療法,治療過許多學習或情緒方面遇到問題的孩子,觀察過許多親子互動的她,對於教養已理出一套見解,其中最想給父母的建議是:「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放下既有的想法和框架,用心傾聽自己的孩子。」

「教養這個議題,與其聽專家怎麼說,不如放下框架,用心傾聽自己的孩子。」許瑞云認為,許多家長在教養孩子時,容易情緒化,只會不斷叨念或責罵孩子,希望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卻忘了用心傾聽孩子的心。「家長經常是從變得無法傾聽或是不關注孩子開始,也許是忙於更小的孩子,也可能忙於事業,或被其他事情佔據了思緒,再加上對孩子充滿各種期許,漸漸的,就再也『看不到』孩子了。

究竟要如何才能真正「看見」孩子呢?許瑞云認為「叨唸不代表看到孩子,重點是有沒有用心」,很多父母從孩子一回家就開始叨唸:「去寫功課、不要玩電腦、把房間整理好、看到客人要打招呼⋯」一連串的教訓,認為這樣就是在關心和教育孩子。

「其實這些叨唸跟關心是兩碼子事,叨唸經常只是父母把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和管控,強力灌輸給孩子,要他們照單全收。如果父母能用心看到孩子,會感受到孩子在 學校是不是發生什麼事,諸如「孩子情緒是否出了問題、孩子是否受驚嚇或委屈,孩子好像變得不一樣了,或是孩子似乎不是很開心,最近可能挫折很多⋯」,願意花時間坐下來聽孩子慢慢說,了解孩子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不會隨意打斷孩子的話,也不會急著給意見、評論,或是否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才是懂得關心和傾聽孩子。這樣的父母不會等到孩子發生吸毒、犯罪、自殺、傷人等嚴重問題時,才被嚇得不敢置信,說自己的孩子不會有這樣的行為,覺得自己孩子乖巧得不得了,也不會抱怨孩子怎麼都不和自己分享互動。 因為溝通的重點不光是嘴巴說說,而是有沒有用心。」

 

許醫師特別提到:「說服和傾聽、溝通並不相同,但大部分的父母在親子教養上,都把時間花在管教與說服孩子,沒有耐性傾聽和溝通,也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情緒。

給孩子明確的準則:「不傷己、不傷人;利他、利己」

最後,許瑞云認為教養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孩子明確的原則」,告訴孩子面對生命時,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就是「不傷己也不傷人」,更進一步則是做到「利他和利己」。因此,必須要讓孩子跳脫「不是你的就是我的」這種爭奪的思維,「如果孩子小時候以為一切可以據為己有,任何事情都該以我為尊,孩子的生命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敗,會被打擊得的很慘」。讓孩子知道有很多做法可以達到雙贏,如果孩子從小懂得共好,他的人生就可以是多贏的。

「孩子必須要學習利他、利己,才能愛自己和愛別人,當這個基本原則抓住了,生命的軟實力也就培養完備,硬實力自然也可以水到渠成。當他 所到之處都能跟他人結下好緣時,自然處處都會遇到貴人和朋友,生命自然容易逢凶化吉,可以開心的學習和工作;而當孩子的生命很喜悅、快樂、滿足的時候,孩 子自然就會充滿活力和動力,對自己該做的事情也會願意擔起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rtypants 的頭像
    smartypants

    smartypants的部落格

    smartypan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